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志士抒壮心,仁人壁千仞下 (第4/5页)
归汉邪?”--《魏书张郃传》 乌巢之战(200)时,淳于琼(颍川人)败殁,张郃、高览率军往救,最终由于郭图(颍川人)的谗害而倒戈降曹。 太祖果破(淳于)琼等,绍军溃。(郭)图惭,又更谮(张)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魏书张郃传》 后世史家对郭图进谗与张郃归降的时间问题,其实颇存争议(比如姜宸英认为张郃降曹在先,《郃传》属于“自文其丑”),不过河南、河北集团的内部争斗,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官渡之战,袁绍就是这么输的。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从历史背景出发,袁氏集团内斗强度升级,应与袁绍死后诸子僭立有关。 袁谭、袁尚均不具备乃父威望,又不自量力,贪慕大位,最终致使集团分裂。 河南士依附袁谭、河北士依附袁尚,双方展开了极其残酷的权力斗争。 这仨龟儿子内斗的原因,是“谓天下可定于己也”。 袁绍真实实力有多强,被陈寿隐于此处说明。 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乃谓天下可定于己也。--《魏书辛毗传》 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众以谭长,欲立之。--《魏书袁绍传》 两大集团的斗争案例,在上一小节中已有详尽论述,不过在不同时期,斗争烈度亦存在明显差异。 袁绍生前,如沮授这种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尚可保全性命; 袁绍死后,逄纪、辛评、审配等人则无一例外付出了生命乃至宗族的代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先看许攸许子远。 许攸,南阳人,河南集团重要成员,亦是袁绍在洛阳时代的“奔走之友”。 (袁绍)与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吴子卿、许子远(许攸)、伍德瑜(伍琼)等皆为奔走之友。--《英雄记》 许攸与河北集团的关系相当不睦,在官渡之战的白热化时期,他留在邺县的家属竟被守将审配“收治”,导致其亡命投曹,最终改易了官渡之战的走势,也侧面加速了袁绍的败亡。 审配不识大体,送给袁绍一场大败。 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魏书荀彧传》 审配留守后方,本应稳定人心,结果却公报私仇,收捕戮力前线的重臣家属,以至动摇军心,最终害人害己。袁军败殁后,审配在前线效力的两个儿子也沦为战俘(见前引《后汉书袁绍传》)。 审配收治许攸家属的理由是“攸家不法”,然而审配宗族,本身便是河北地区最大的“不法”豪右之一,他们“藏匿罪人,为逋逃主”、“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乃是比许攸更加可怕的存在。 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王沈《魏书》 许攸是流寓士人,在冀州并无根基,其家族是否“不法”实难定论,而审配家族的“擅恣”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袁绍死后,黎阳失守的原因是审配借刀杀人想除掉逄纪; 而邺城陷落的直接原因便是审配之侄审荣卖主求荣,暗通曹操,可知审氏家族纵心所欲,擅作威福并非偶然。 审配在某本书中被写成忠臣,呵呵,好忠!好臣! (审)配兄子(审)荣守(邺县)东门,夜开门内太祖兵,与配战城中,生禽配。--《魏书袁绍传》 许攸被“收治”的家属之后不见记载,按审配在袁绍死后将政敌辛评家族满门处死(辛评之弟辛毗投曹,幸免于难)的残酷手段,许攸家族的下场亦不难想见。 第二个,逄纪逄元图。 逄纪,南阳人,河南士人集团成员。如前所述,他是谗杀河北集团重臣田丰的元凶。然而逄纪却多次向河北集团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审配示好。按《英雄记》所载“(审配)更与纪为亲善”,可知审配之前与逄纪存在严重隔阂,因此才会“更(变)为亲善”。 或有谗配于绍,绍问纪,纪称“配天性烈直,古人之节,不宜疑之”。绍曰:“君不恶之邪?”纪答曰:“先日所争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绍善之,卒不废配。(审)配由是更与(逄)纪为亲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