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征南_穆桂英征南(4.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穆桂英征南(4.5) (第1/4页)

    5、李广日记

    我叫李广,是前唐太宗皇帝的后裔。我有个长兄李青,被当今大宋皇帝

    封为豪王。因为他的爵位的缘故,所有人都称我为二王。其实我并没有什么

    封爵。准确地说,我没有来自天子的直接封爵。我现在所有的爵位官职,同

    样来自于我王兄李青。

    王兄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毕生所想,就是要扫平大宋,重建唐室。但

    北边汴梁城里的天子也时刻提防着他,只要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他们就可以

    直接把他碾杀。汴梁方面有两张王牌,一曰杨,一曰呼。也就是说,杨家将

    和呼家将堪称大宋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可稀奇的是,这两家的当家

    人,都是女人。我虽没有亲眼见过,但听说杨家的穆桂英和呼家的萧赛红不

    光是女中豪杰,还是享誉一方的大美人。不过按照年龄推算,现在这两个女

    人恐怕都快四十岁了吧?

    几年前,王兄也得到了一张王牌,那是一个名叫洪飞的老道。据王兄说,

    这名老道身怀绝技,足以和大宋天子的那两张王牌媲美。当我眼见到这

    个头发灰白,形同枯蒿的小老头时,只觉得他就是一个装神弄鬼,故作玄虚

    的江湖神棍。可在我见到他的“金刚护体”神功后,马上改变了我的想法。

    我亲眼所见,一把纯钢打造的大刀,劈在他的天灵盖上,他竟毫发无损,反

    倒是大刀破了一个缺口。

    王兄把自己和洪飞比作刘备和诸葛亮,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

    自喻如鱼得水,而王兄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两个人常常通宵达旦地

    促膝长谈,商议起兵反宋的大事。洪飞被封为国师后的个建议,就是修

    筑困龙山工事。当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因为我们认为,就

    算我们战败,宋军兵临寿州,但凭着寿州的城高池深,足以抵挡宋军入侵的

    脚步,何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舍弃一城之主不做,而去当个占山为

    王的草寇呢?但王兄力排众议,坚决把所有国力投入到修筑困龙山工程中。

    在我们起兵前,我一直认为国师洪飞和王兄是有着共同的目标——扫平

    大宋,可是之后我慢慢就不这么认为了。我发现洪飞怂恿王兄起兵的目的,

    是为了报私仇。听说他的师兄是当年天门阵的阵主,被穆桂英斩杀在战场上。

    他此番出山,其实是为了替他师兄报仇,找穆桂英算账。我估计他对汴梁城

    里天子的那把宝座可能没什么兴趣,好在击垮杨家和消灭大宋本质上没多大

    区别,因为杨家垮了,大宋基本也就完了。我还隐约地认为,洪飞一直对穆

    桂英怀着非常阴暗的复仇想法。按常理来说,对方是敌人,能活捉自然是最

    好不过的,但不能活捉就只能将其击杀。而洪飞制定的所有作战方案,都是

    把活捉穆桂英放在首位。有的时候,他甚至把可将穆桂英斩杀的作战计划直

    接废除。我不敢想像的是,如果穆桂英真的被他活捉,他会对她做出什么样

    的事情来。

    看来,传说不是假的,穆桂英果然神勇异常。她攻克朱茶关,连续突破

    我南唐有重兵把守的上洪山、下洪山和三江口三道防线,攻下三江城和虎兽

    岭,兵临寿州城下,让寿州成了一座孤城。把王兄呕心沥血经营了数十年的

    灭宋美梦彻底断送。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宋的另一张王牌萧赛红也赶来助

    阵。这无疑使我们已经窘迫的处境雪上加霜。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修

    筑困龙山要塞的重要性。国师果然很有远见。

    王兄亲手撰写了一封降书,送往宋营。当然,王兄并不是真的想投降。

    他已经孤注一掷,在他的整个王城里都埋下了火药,大摆火雷阵,等着前来

    受降的穆桂英,把她炸死在铁瓦银安殿里。当然,一座铁瓦银安殿,换一个

    大宋元帅的性命还是值得的。如果真有这样的交易,我觉得王兄会在寿州城

    里建起一百座铁瓦银安殿。只是不知道,如果王兄真把穆桂英炸死了,国师

    洪飞会怎么想?

    修筑困龙山要塞,几乎耗尽了南唐国库里所有的黄金白银。当然,从这

    笔钱里取出一部分修建一条从王城通往城外的地道,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还在投诈降书之前,王兄已经开始从地道撤离他的部队和官员,只留下

    很小一部分的死士在城头充当守城的官兵,以迷惑扎驻在城下的宋军。这几

    天也算老天有眼,接连不断地下着大雨,使宋军不敢冒雨攻城。如果穆桂英

    在这个时候下令攻城,估计宋军围困了几个月的寿州很快就可以被拿下。

    我是最后一个撤出寿州的人,因为我要替王兄指挥大部队的撤退工作。

    十万人要在短短几天里,昼夜不断地从一条狭窄的地道里撤出,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