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征南_穆桂英征南(1.14)第一卷完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穆桂英征南(1.14)第一卷完结 (第1/3页)

    穆桂英征南(1.14)卷完结

    作者:sss1

    28年8月7日

    字数:5004

    4、穆桂英挂帅

    「哐当」一声,杨金花将那枚巨大的帅印丢在地上,道:「小人取了帅印,

    想不到给杨家招致了杀身之祸。这枚帅印小人不要也罢,现在还给你们了。小人

    告辞!」说罢转身就要离去。

    但赵天保和李天虎又怎容他就此离去,他们早已从其他地方调来了禁军,把

    杨金花围得水泄不通。杨金花把长枪拿在手里,朝杨排风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在

    重围中冲突出去。

    杨排风会意,此时也上了马,准备和禁卫军决一死战。

    就在杨金花刚要动手的时候,不料衣袖被一人死死地抓住了。只听那个人说

    道:「宋朝卿,是本官为你作的保。如今你犯下弥天大祸,至少也要对这件事情

    的来龙去脉有个交代方能放你回去。」

    杨金花回头一看。只见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包拯别看他

    如今年岁渐高,但手上还是很有劲道的,拽着杨金花一动也不让她动。

    杨金花毕竟还是一个小女孩,力气自然比不过包拯。但是她又不敢用擒拿手

    反制他,因为她自小听母亲提起,包相爷是一个正直可敬的人,对杨府有恩。所

    以她即使被包拯拽着,也不敢妄动。

    包拯怒道:「挂帅征南之事,岂容儿戏?你既已夺取了帅印,现在又将其送

    回,却是何故?」

    一旁的穆桂英见此情景,心直往下沉,暗道:「糟了。杨金花看样子是走不

    脱了。」可是她急在心里,嘴上又不敢明说。她也知道包相爷铁面无私,即使她

    说出来,也不见得会让杨金花逃脱杀人之罪。

    杨金花挣了几下,还是无法从包拯手里挣脱出来。于是把心一横,道:「包

    相爷,小人实在不能挂帅!」

    包拯道:「这又是为何?」

    只见杨金花低下头,把头盔摘了下来。一头乌黑的秀发如瀑布般垂了下来,

    落在两肩之上。再看她的脸,眉清目秀,宛然一副女儿模样。包拯惊道:「你,

    你是女的?」

    杨金花低下头,轻声道:「正是。」

    包拯又问道:「那你究竟是何人?」

    杨金花道:「小女乃是六郎延昭之孙,浑天侯穆桂英之女,杨金花是也。」

    「哦……」包拯如有所悟,道,「难怪你的武艺如此高强,竟是穆侯之女。」

    狄龙听了二人的对话,疾步走上前来,对包拯道:「包相爷,现在她既已承

    认自己为杨家之后,请您速速下令,将她和穆桂英一起问斩,还我二位弟弟一个

    公道!」

    「这……」包拯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决断。

    这时,宋仁宗令人传旨下来,道:「皇上请杨金花上台,有话要问。」

    杨金花随来人上了看台,跪在宋仁宗面前,道:「小女杨金花,见过吾皇万

    岁。」

    宋仁宗道:「你就是宋朝卿,也是杨金花?」

    杨金花点头称是。

    宋仁宗又问道:「你在校场之上,杀死狄祥、狄昭二人,可知罪?」

    杨金花磕头道:「小女知罪。只是此事系小女一人所为,与其他人概无瓜葛。

    请万岁爷放过我的母亲和曾祖奶奶,小女愿引颈受戮。」

    宋仁宗见她长得容貌娇美,颇似其母,心中有些欢喜,嘴上却道:「狄王爷

    乃是皇亲,又是国之功臣,你杀死他两个儿子,岂是你一人之死就可抵消得了的?」

    杨金花道:「此事确与我母亲、奶奶无干,请万岁明鉴。」

    宋仁宗又将平西王狄青召来跟前,问道:「爱卿,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决

    断?」

    杨金花一听,暗道:「不好。我杀了狄青两个儿子,他现在一定恨我入骨,

    定会在万岁面前谗言,将我满门诛尽。我死倒是没什么,却连累了全家老少…

    …」

    .

    (全拼).

    記住發郵件到.

    不料狄青下跪奏道:「万岁,既是杨家小姐所为,此事老臣不好多言,还是

    请包相爷、寇天官决断为好。」

    「哦?」宋仁宗本想为狄青报仇,不料狄青口出此言,确实令他颇为意外。

    这天下谁不知道,包拯和寇准与杨家交好,定会为杨家说话。

    狄青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他得知狄龙砸了杨家的闹龙匾和下马牌坊,

    已是死罪。要知道,那可是太宗皇帝赐给杨家的,无异于大宋之国法。狄龙所为,

    即使是满门抄斩也不为过。如果要追究起来,恐怕连他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其次,

    他深知如今南唐作乱,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尚未出征就诛杀国家功臣,势必会引

    起人心不安,对征战不利。因此于公于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