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村官演义(01-04) (第3/15页)
流似河流,嗡嗡嘤嘤、万头 攒动。若是站在后山坡上看下去,晴天是一片头巾、花帕、草帽,雨天是一片斗 笠、蓑衣、纸伞。人们不像是在地上行走,倒像汇流浮游在一座湖泊上。 清河镇政府,座落在正街东北面的一处高坡上。两趟青色的砖瓦房,一前一 后建在大院靠北一侧。每一趟房子足有十几间民房样的大小,这些老房子都是日 伪时期的区公所、警察署、保安队的公用房。被辽东军区收复后,临时革命政权 和农会组织就在这里办公,直到如今依然物是人非。 清河镇委书记杨义广、副书记、镇长潘永年、女副镇长转业军人李玉芳、 政办秘书高小波,与上午九时半在政府大院门口处,准时迎到了肖文礼区长一行 四人。昨天,高秘书便接到了区政府办的电话通知,被告知说;肖区长一行四人 次日早八点,从区里出发,步行到清河镇安排部署重点工作,镇里主要领导要参 加会议,暂不要外出。镇里的领导深知,肖区长这次一行来了四位干部,区政府 总共才七个干部,这足以说明有重要任务部署。从区政府到清河镇有四十八华里 的路程,肖区长一行四人,步行了三个半小时。他们翻了三座高山、趟过了两道 河,每人背了一个挎包,装有牙具、一瓶白开水。当时是解放初期,条件十分艰 苦,县里才配备十几匹骡马作为交通工具,区、乡、镇一级的没有这个待遇,只 能靠步行。 在清河镇会议室,委扩大会议开的既严肃又民主。肖区长传达了上级关于 试办农业初级合作社的文件,和下一步开展农村整顿员思想工作的具体安排。 大家围绕这两个议题积极发言;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办法。分别成立了两个工 作领导小组;整工作由镇委书记任组长主抓此项工作;试办农业初级合作社一 项,由镇长挂帅、副镇长李玉芳出征主抓、区政府工作队具体指导。 以肖区长为组长的工作队,住在镇政府招待所。次日,在李副镇长陪同下便 开展了工作。清河镇下属十二个村、十九个自然屯。人口一万三千多人、人均四 分田地。下属的太平河村距离镇政府八里地左右,地势平坦、幅员辽阔,交通相 对方便,属于半山区。现有人口一千零三十六人,人均农田九分七厘三,水旱田 均半,水资源丰富。区委、区政府把该村作为试点,是充分考虑到,这个村子的 基层班子坚强有力、群众威信高;二是自然条件好,在全区五十九个村屯评估中, 属上等偏中水平,有一定说服力。三是群众基础好,全村有十三名中员,二 十八名团员;这个村曾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杨靖宇部队的兵工厂所在地。 解放战争期间,被县里评为支前模范村、抗美援朝期间被评为「捐献粮、款先进 村」等称号。 副镇长李玉芳是镇领导层唯一的女性。她2周岁,军人出身的她,平日里 保养得比较好,长相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白白净净的脸更显得斯文,属于那种 耐看型的,越看越耐看也越有味道那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嗓音清脆甜美,让 人一听就会精神一振。李玉芳虽然年龄不大,工作能力却极强。所以,县委组织 部才把她派到清河镇任副镇长。她平时在机关很低调,对谁都是客客气气地。女 性一般都心细,这个特点在她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94年初,7岁的李 玉芳,相应学校的号召与许多同学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她被分到三纵九师二十 七团任文化干事。95年6月,随部队入朝鲜作战,不久转业到新华县政府 机关,又调到清河镇任副镇长至今。 在李副镇长的陪同下,肖区长一行四人进驻到太平河村。在村书记于伟明、 村长冯英来安排下,分别住在「铁杆贫农」李大山、王天义两户人家。当天没有 安排工作内容,主要考虑肖区长一行步行太多的山路,很疲劳须休息。然而,肖 区长却趁机深入到了农户,对十几家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让他 大失所望。他走访的既有老员也有非群众;既有富裕户也有贫困户。他们发 至内心的想法,就是不同意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十分简单的理由,就是「习惯 了现状,有能耐的吃干饭,吊儿郎当的吃稀饭,反正是不让饿死人的。大 家合在一起,富户觉得吃亏大啦,散懒户怕捆绑在一起劳动太累、不自由,受人 管理不自在。」当天晚上,村里召开了支部扩大会议,除了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