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0 (第2/3页)
眼盯着吕闳的貂蝉冠,额角青筋缓缓鼓起。 忽然旁边一名身材颀长的男子侧身上前,执戟道:“尧舜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岂闻天子徒步为过?” 吕闳看了那人一眼,见他只是殿外一名执戟,不由皱眉,开口道:“周公制礼,乃服天下。” 执戟男子道:“周公可曾责备尧舜?” 眼看两人要争执起来,那名刚才告诫程宗扬“书刀寸铁亦可杀人”的官员喝道:“仔细君前失仪!” 被御史中丞喝止,吕闳只好住口,伏身谢罪。 天子盯着他,片刻后恢复平静,淡淡道:“吕常侍谏得好。赏!”说罢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去。 一众内朝官员匆忙跟上去,吕闳低着头,半晌才长长叹了口气,勉强撑起身体,步履沉重地跟在后面。 一眨眼工夫,旁边的内侍都走得干干净净,那名执戟也回到殿下。程宗扬弯腰扶起徐璜,低声道:“吕常侍说什么了,天子那么生气?” “君有过则谏,只是半句。后面还有半句——”徐璜低声道:“反复谏之而不听,则易位。” ………………………………………………………………………………… “程头儿,你怎么出来了?” “有活要干。”程宗扬抬起手,拿着一卷诏书在指间一转,“去传旨。” 程宗扬头一次参加朝会,原准备进崇德殿好好开开眼界,结果脱了鞋子,跟鸭子一样小跑着入殿,刚站稳还没看清怎么回事,朝会件事就干净利落的办完了——定陶王前些日子死了,朝廷拟定谥号,确认了继位的人选,派人前去通传。 大行令干的就是与诸侯来往的礼仪差事,程宗扬躲都没处躲,于是刚进殿就奉诏领旨被打发出来了。 来日方长,程宗扬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边走边道:“这地方怎么样?” 敖润啧啧赞叹道:“真大。” “哪里大了?” “什么都大!瞧这水缸,”敖润拍了拍旁边半人多高的大缸,“怎么烧出来的?” 冯源道:“不光这些。我听说宫里有种荷花,叫夜舒荷,是从南荒移来的,开的花比车盖都大,有一丈多高。” 刘诏道:“吹牛吧?哪儿有那么大的花?” 程宗扬笑道:“恐怕是真的。”说着转头对毛延寿道:“毛先生,如何?” 毛延寿谨慎地说道:“小的在宫中所见不远,西南这一带大致能画下来。” “改天咱们换个门进。”程宗扬道:“我不需要你画得多好,但细节一定要准确。” “小的明白。” 第二章 程宗扬先去了鸿胪寺,将传诏之事记档,然后找了两个懂行的属下随行,一同赶往定陶王邸。 王邸是诸侯觐见天子时的住处,如今定陶王驾崩,唯一的儿子在封地守孝,王邸内只有几名封国的官吏。见到大行令亲自前来传诏,众人不敢怠慢,依照礼数接待了朝廷的使节。 汉国开国至今,死的诸侯王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朝廷吊丧的礼法规矩都是现成的。程宗扬作为朝廷使节宣读诏书,先表达了天子的哀悼之情,然后给已故的定陶王加封了谥号,最后宣布了王位的继承人——定陶王就一个儿子,想争都没处争去。 宣读完之后,程宗扬将诏书收起,交给随行的治礼郎。诸侯崩殂,新王继位是朝廷大事,按例当由朝廷派官员前去吊丧,宣读天子的旨意。如今诸侯王都在洛都设有王邸,专门等候天子的旨意,于是规矩也稍有变通,由大行令先赴王邸宣诏,再派人启程前往封国,两名治礼郎负责保管诏书。当然,朝廷吊丧的正使可不是他们——别说他们只是百石的小吏,就是大行令也不够格,定陶王身为诸侯,起码要二千石才能当正使。 至于吊丧的正使是谁,就不在程宗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把诏书交给两名治礼郎,他这大行令的头一桩差事就算是顺顺利利地完成了。 办完差事,程宗扬又以私人身份吊祭了一番,奉上礼金万钱。这并非规矩,而是程宗扬自作主张,他倒没有别的心思,只是遇到这种事,结个善缘而已。 但程宗扬此举让定陶王邸的官吏受宠若惊,汉国有几十位诸侯王,虽然汉国不禁止官员结交诸侯,但朝廷官员除非私交甚笃,极少会来吊祭一位不相识的诸侯。邸中已经派人打听过,这位新任的大行令官职虽然不高,却有着常侍郎的身份,算得上天子近臣,于是刻意奉迎,希望能在朝中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