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明末大军阀 第18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186节 (第1/3页)

    刘衍在大盘堡内住下一晚,第二天辞别陈勋等人,在苗绍率部护送下,前往鳌山卫城。

    此时鳌山卫城外的水泥工坊尘土喧嚣,工坊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虽然在刘衍的大力推动下,各处商贾不少人都开办的水泥工坊,但却只是投资的性质,实际管理者依旧是主事韩峰。

    位于鳌山卫城外的水泥工坊是刘衍所建,也算是所有水泥工坊的“总部”了,这里产量最大,有什么改良的技术,也是这里最先应用,刘衍自然要到这里来视察。

    韩峰带着刘衍四下巡视,说道:“大人,现在各处水泥工坊已经陆续投产,养活了不少百姓,另外还有一些商贾拉起人马去建房赚银子,也养活了不少人。眼下大灾之年,也只有咱们灵山卫、鳌山卫能如此这般,即便是大灾之年,也可以让百姓吃上饭、赚到银子。”

    刘衍笑着说道:“所以本官要大兴工坊、繁盛商事,这些都是可以富国强兵的。”

    “大人高瞻远瞩,属下佩服。”

    “好了,说一说水泥的增产事宜吧。”

    “是。”

    韩峰说道:“如今加上各处新建的水泥工坊,水泥的产量可谓激增,所有水泥工坊的煅烧炉数量已经达到七十二座,再加上这段时间技术上的改良,每座煅烧炉每月的产量也从两万四千斤增加到两万六千斤,现在水泥的总产量在一百八十七万斤以上。”

    刘衍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百八十七万斤,六万两千多袋,算下来就是九百三十多吨,一个月的产量接近一千吨,在明末也算是高产了。

    刘衍说道:“现在产量上来了,成本是否降低了?”

    “大人明鉴,现在每袋水泥的成本也从八十文降到了七十五文。”

    刘衍点了点头,可见韩峰等人是用了心的:“算下来,水泥产业每月的收益在两万两左右。”

    韩峰说道:“两万多一点。虽然水泥产量看上去很多,但是算下来价钱却很便宜,所以盈利不像别的工坊那般耀眼。不过属下与所以的工匠都会继续努力,不断扩大产量、降低成本,为大人多赚银子。”

    刘衍笑着说道:“多赚银子是好事,但是前提是要保证水泥的质量,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是,大人教训的是。”

    “好了,大家都很辛苦,这个月所有人发双倍工钱,你发三倍。”

    “谢大人!”

    从水泥工坊离开,刘衍便回到了即墨营城。

    另外其余几个工坊刘衍并没有时间去转一转,只是派王炆镇代为视察了一番,几天后王炆镇也将数据报了过来。

    晒盐场的标准盐池已经增加到四十个,每月平均产量在八万斤左右,每月纯利增加到了十万两银子。

    车辆工坊筹建时间不长,但是产量也增长了一些,从每月生产新式马车两百辆,增加到了两百五十辆,成本也从二十八两降低到二十五两银子。

    车辆工坊每月收益为四万两左右。

    灯具工坊的产量从每月三千个各式灯具,增加到四千个,成本从每个灯具平均二两银子降低到一两五,按照平均每个灯具售价五两银子计算,每月可收益一万四千两银子。

    酒坊的产量也是激增,不但坊内工匠从三百五十人增加到了六百五十人,蒸锅也从三十口增加到七十口,每口蒸锅每月消耗的高粱从九十石增加到了一百石,每月可产烧锅酒将近五十万斤!

    现在的行市,烧锅酒每斤的价格从八十文涨到了九十文,可是高粱的价格却从每石一百六十文降到了一百三十文。如此一涨一降,酒坊每月的收益便有四万三千多两银子。

    刘衍算了一下,现在这几个工坊,每个月可以给自己带来三十八万两银子的收益,完全可以承担养兵、打造兵备、铁撅山铁料场的所有开支。

    “看来后世经营国企、央企的经验,真的值得借鉴!”

    刘衍心中感叹一番,随即便派人联系德王,约定具体的交割日期,并且派人在青州府城内盘下了一处铺面,作为一处货栈对外经营。但是这处货栈的主要作用,却是用来与德王府交割钱货。

    “此时就让宋功明去办好了。”

    刘衍将此事交给宋功明后,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随即将精力放到了新军上面。

    “钱粮暂时够用,可以开始扩编兵马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三三制

    五月底,刘衍推出了新军扩编的详细计划,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