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末大军阀 第113节 (第1/4页)
当日王朴便领军拔营而走,留下一大片空荡荡的营寨,宣大军士眼见军中兄弟又少了几千人,原本高涨的士气不免低落一部分。卢象升又招集全军将士激励,才让落下去的士气回升一些。 王朴率部走后,卢象升所率领的只有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还有刘衍、宣府参将张岩等人,兵马约在一万一、两千人。 第二日一早,在孙承宗率领的全城乡绅百姓欢送下,卢象升领军离开了高阳。 离开路上,刘衍频频回望高阳县城,此次离开高阳前往真定前途莫测。不过让刘衍安慰的是,在昨晚自己郑重要求下,孙承宗总算愿意离开高阳城前往保定,解除了刘衍内心一个隐忧。 历史上清军围攻高阳城前,孙承宗的好友蔡鼎、茅元仪等人,都劝说孙承宗到保定避难,或者干脆到南方去,孙承宗都婉言拒绝了。 高阳被围后,孙承宗以八十高龄率全家子侄及高阳百姓奋起抵抗清兵,最后六个儿子、二个侄子,十二个孙子侄孙全部殉国。或许是此次清兵围困的感慨吧,孙承宗不忍拒绝刘衍的好意,最终答应了刘衍的请求,保存此有用之身。 刘衍总算放心地离开了高阳,虽然自己力量有限,但大明的忠义之士,自己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从高阳城到真定府城近三百里,卢象升、刘衍等人率部一直往南而行。 此时清兵己经深入真定府的衡水、枣强、赞皇、临城、高邑等地。虽一路上遇到不少清兵大股小股敌人,不过畏于这支军队的威名,那些清军骑兵只是远远旁观,并不敢靠得很近。所以一路行来,虽不时有一些小股的接触战,总体行军还算顺利。 念于军中有大批的粮草辎重,卢象升等人都有过痛苦挨饿的经历,知道兵荒马乱的,筹备粮草极为不易,有银都没地方买,军中携带的粮草,就是这支大军的生命线。 所以兵部塘报虽催得很急,卢象升还是听从了杨国柱等人的意见,稳重行军为妙,大体全军一天行军六十里到七十里,便开始安营扎寨,不再继续走了。 几天后,卢象升、刘衍一行全军到达真定府城之下。 与此同时,衡水。 城池周边,密密麻麻布满了清军营帐,各色旗号飘扬,连衡水城内,都飞舞着清兵正白旗的旗号。 从十二月以来,清军连续攻陷衡水、武邑、枣强、巨鹿、鸡泽、元氏、临城等座城池,他们的兵锋己经遍及整个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等地。无数的百姓家园被毁,子女财帛被掳掠。 原本的大明衡水州衙,此时己经插上一杆巨大的织金龙旗,宽阔的大堂之内,坐满了身着鎏金盔甲的清军将领,众人将头盔取下,尽是铁青色的前额头皮,脑后也均甩着一根细长的金钱鼠尾猪尾辫,丑陋至极。 密密麻麻身着水银盔甲的正白旗巴牙喇兵在堂外巡视,大堂之内,传来一阵接一阵的高声说话声。那些话,如果是明人百姓当然听不懂,因为他们说的尽是满洲语。一种阿尔泰语系,源自蒙古人,传自西方人,不论语言还是文字,都与中原汉人完全不同,与北宋女真人的汉系方块字,也一样不同,原本就不是华夏的语系。 众清将中,正白旗旗主、奉命大将军多尔衮,与正红旗旗主、扬武大将军岳托分坐上两旁。下左侧,八旗满洲各旗主,镶白旗旗主多铎、镶红旗旗主杜度、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等人傲骆而坐。下右侧,则是八旗蒙古各旗主分坐。 “我大清兵马所向披靡,入关数月以来,深入明国数千里,攻占明国州县数十计,杀明国守备、千总以上将吏百人计,俘获人口财帛数十万,如此大捷,自崇德元年后便已少见,此番我大清勇士又可饱掠而归。” 说话的是多尔衮,他的话引起在场众清将一片嚎叫。 坐在多尔衮右旁的岳托也是矜持而笑。还有下的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自认资历年长,自然不能与在座小毛头一样喜形于色,也是轻抚自己鼠须,缓缓点头。 “趁此大捷,我大清勇士需继续南下!” 多尔衮的话又让众人兴高采烈。 随后多尔衮的话让众人安静下来:“可虑的是,明国兵部尚书卢象升己经领军南下,同样明国监军高起潜也率领数万关宁大军,集于真定府城。” “高起潜不足为虑,不过卢象升颇为善战,我军必须要谨慎对待。” 此时屋内一片寂静无声,上月卢象升领军前往高阳时,连多尔衮都不敢触其锋芒主动避开,其余众人又怎会主动迎战? 一片安静中,八旗满洲镶白旗贝勒阿巴泰忽然站起身来,对多尔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