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节 (第2/3页)
,也爱到处做客混吃混喝。 他和霍善聊起这粥和饭上的门道,许多人家待客用的菜还能入口, 主食上却难吃得要命, 出去吃上一顿回来他得大病一场,那叫一个难受。 霍善好奇地问:“饭和粥还有什么门道吗?不就是把米粮放下去煮?” 袁枚说道:“非也, 非也, 我跟你讲, 回头你吃上一口就知道了,吃过我这里的饭和粥, 别处的饭喝粥都入不了口了。” 袁枚还给霍善讲自己从选米到蒸煮方方面面的讲究, 他们随园的米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非香稻、冬霜、观音籼、桃花籼之类的名米不下锅;有了好米, 还得讲究火候,煮饭用火先武后文, 煮出来的饭。 这粥煮起来也有许多讲究,俗话说得好, 宁可人等粥, 毋宁粥等人,粥要煮到水米交融、柔腻适口的程度,才好意思端上桌来待客! 说话间,有人把粥送了上来, 分明是极寻常的一碗白粥, 闻着却香极了。 霍善沾了刘彻的光, 如今也不缺稻米吃,只是和着水下锅就能煮出这种香味来的白米, 他此前是没见识过的。 霍善好奇地追问道:“你们这里的人都是吃这样好的米吗?” 袁枚笑了笑,说道:“怎么可能?也就我们江南这种鱼米之乡才能这么挑挑拣拣。我去年刚去陕西当过小半年的县令,那边可没有这么多的米可以选,不过面食倒是还不错。” 至于寻常百姓可能吃不上白米饭,只能拿别的东西充当主食这种事,袁枚就没和霍善讲了。 霍善道:“我最喜欢吃面食了!” 袁枚乐道:“那今天我让人给你做道鳗面,拆出一整条大鳗鱼的肉和入面里,每一口都能吃到鱼香味。” 霍善睁圆了眼睛,从没听过还能把鱼揉进面里的,这就是江南鱼米之乡的吃饭吗?就算是吃面,咱也要把鱼给加上! 这让霍善想起自己刚吃过的咸鱼粽子。 他兴致盎然地和袁枚分享起来。 袁枚闻言笑道:“这没什么稀奇的,扬州那边还有火腿粽子,糯米中裹上一大块火腿,下锅闷煨上一天一夜,肉和米都被煨到了一块,吃着特别香。等今年端午你过来玩耍,我带你去吃这火腿粽子。” 霍善又听说一种新鲜的粽子口味,麻溜给记了下来。 一大一小两吃货聊够了,便开始埋头喝自己碗里的粥,桌上还有些送粥用的小菜,霍善吃一样就向袁枚问一样,一顿早饭吃得其乐融融。 阿印都在边上听得惊奇不已,没想到霍善居然和袁枚这么聊得来。 不过想到霍善平时就是和谁都要聊上几句的性格,她舅舅似乎也差不多,两个人有那么多话聊似乎也不稀奇。 别人要举办婚宴,霍善也不好在别人成婚当天找人看病,所以他想出门去逛逛金陵城,最好能瞧瞧这边都有些什么药。如果以后他要在这边义诊,怎么都得摸清楚能用什么药才行! 袁枚都已经把事情安排下去了,早上也没什么事干,当即表示可以亲自带他出去溜达。 为了让外甥女开阔一下眼界,以后不要和妹妹那样死脑筋,袁枚招呼阿印也跟上。 随园地理位置极佳,出门便可以看到清凉山、五台山等名山,可谓是群山环绕。这座名园所在的小仓山,就是清凉山的支脉之一。 清凉山那可是南唐后主李煜最爱的避暑场所,听它的名字就知道了,天气闷热的时候住到这边来,保证可以舒舒服服地过完一整个夏天。 只不过现在是冬天,走在外头有点清凉过头了,霍善麻溜裹紧自己的小棉袄、戴好自己的小棉帽,跟着袁枚就近参观清代药房。 有袁枚的面子在,不管掌柜还是学徒都很客气,霍善想看什么就给他看什么。 众人都没把袁枚说的“四岁小神医”当真,见霍善瞧得挺认真,掌柜的还打趣道:“小神医难得来一趟,可得给我们掌掌眼,看看我们店里有没有收到以次充好的药材。” 霍善一听竟还有这样的要求,麻溜地应承下来:“没问题!” 就算他看不出来,他还随身带着李时珍他们几个小老头儿呢。 这会儿四个小老头儿已经分散在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