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39节 (第1/3页)
郑深见陈云州松了口,一边观察一边说:“这里面还得买几名懂木工的匠人制做镜子的框架盒子,还有懂建房子的工匠也得招一两名才行。” 陈云州点头:“郑大人考虑得甚是周到。此事便交由大人负责了,有手艺最好,没有也无妨,最要紧的是人品端正,无不良嗜好,没有恶行,也没有案底。至于待遇,每个月给他们五百文的工钱,每日提供早晚两顿饭食,每月休息四天,可回家探望亲人……这些都写进卖身的契书中!” 郑深和付艳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陈云州察觉到他们俩怪异的视线,挑了挑眉:“怎么啦?” 郑深轻笑着说:“大人心善,如此条件,只怕全县的百姓都要挤破头了。” 这城里许多铺子的伙计一个月也只不过三四百文,若是学徒,钱更少,有些甚至没钱,只提供饭食。而且也没固定的假期,只有过年或是家里出了什么意外,才能请几天假回去。 至于卖身为奴的,管饭管住就完了,鲜少有主家会每月发钱,也就逢年过节或是有什么喜事给发点赏钱就完了。 这种每个月都有固定工钱的那是庆川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奴仆才有的待遇。 陈云州恍然:“只要他们认真干活,干好了,发几百文钱也无妨。” 郑深已见识过玻璃镜子昂贵的价格,知道陈云州没有夸大,便没再多言。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工坊,刘春父子正在熬制玻璃水,窑房里格外闷热。 只简单看了几眼,陈云州便带着郑深出来,随手将一块玻璃镜子递给郑深:“郑大人还没仔细看过玻璃镜子吧。” 郑深确实有些好奇,接过镜子仔细端详,越看越是震惊,“这照得也太清楚了吧,连我这根胡子比周围的长都能照出来。” 他把玩着手里的镜子,眼神中是满满的惊叹。 少许,他抬头看着陈云州说:“陈大人,能够将这个镜子卖给下官?” 陈云州有点意外,郑深平日里并不在乎外物和容貌,身上翻来覆去就这几件衣服,没想到竟还对镜子感兴趣。 他笑着说:“什么卖不卖的,这个玻璃镜子本来就是准备送给你的。” 这次总共做了三个镜子,给夏喜民一个拿去做样品了,留了一个做纪念,以后若是庐阳有了玻璃陈列馆或是纪念馆之类的,第一次造出的玻璃镜子非常有意义。所以这块镜子连同做废的那块玻璃疙瘩球,陈云州都打算收藏起来。 最后剩下的这块,自然是要送给郑深,感谢他的支持和帮助。 若没他的支持,陈云州不会这么快就在庐阳站稳脚。在职场见多了物种的多样性,如今碰到郑深这样的同僚老前辈,陈云州是打从心底里感激。 郑深也不是那种忸怩的人,闻言拱手道了谢,然后掏出手帕小心翼翼地将镜子包好,塞进口袋里,又觉不妥,取出来放到了胸口。 陈云州看他这副珍而重之的样子,笑道:“郑大人,现在咱们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以后会有更透亮的镜子,坏了给你换个更好的就是。” 实在不必如此小心。 郑深笑了笑没解释,收好镜子。 随后两人又去逛了一圈红薯地,地里的红薯苗已经长到手掌那么高了,水灵灵的,非常喜人。 郑深艳羡地说:“你们这地里只怕都要比我先插种了。” 陈云州看了他一眼,这能怪谁? 郑深又想起自己奢侈地炒了一盘红薯藤,顿时不想说话了。 郑深说得没错,陈云州开出的条件实在太好了,告示一贴出去,立即在县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要搁了别人,这样的条件,他们是肯定不信的。 但陈云州的名声实在是太好了。 从五平寺的案子,再到低息借粮,还到最近官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