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_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1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147节 (第3/3页)

尽量搭一把。

    “我自会做的。”

    两人又敲定了一下细节,差不多厚,韩盈将人送走,又和左仪说了请她帮忙打听烧陶人家的事情,也将其送走后,回屋的韩盈看到了朱况送来的礼物。

    谁不会喜欢拆礼物?

    韩盈坐下来翻看。

    朱况充分打听了她的喜好,除了常送的礼物之外,还有些许奇怪的石头,也不知道从那里收集来的,用心是真用心,韩盈看不懂也是真看不懂,毕竟她又不是学地质和矿物的,而更糟心的,是这些东西她还真的需要研究一下,指不定那样能用的上。

    看着石头的韩盈后知后觉的发现,怪不得早期的科研人士同时兼任数学和物理化,完全是因为什么都没有,要自己全面研究啊!

    将不认识和一看就是河边出来的彩色鹅卵石放在旁边,韩盈看着夹杂在其中的白色发了呆。

    这白色碎石看上去和高岭土有点像,但细看完全不是一回事,它更加坚硬,微微透明,表面还有晶莹感。

    “这玩意不会是石英石吧?!”

    将这些特性结合在一起,判断出这是什么的韩盈极其暴躁,朱况送过来的这些东西肯定是在本县找的,也就是说本县有石英石,而石英石能够制取石英砂,这玩意和和石灰等东西配比在一起,可以做玻璃的!

    韩盈对玻璃执念极重,倒不是赚钱,而是初级显微镜离不开玻璃,而做实验、药物制取、储存用玻璃也会更好,可问题是——

    她做不出来!

    “算了。”生完气的韩盈将石英石和其它石头放在一起,做不出来的事情急也没用,里面要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温度、烧制的配方、如何将玻璃磨出应有的弧度都是两眼一抹黑,这些够她研究一辈子了,还是先把瓷做出来再想吧。

    瓷器虽然做不了显微镜,但好歹它密闭性和卫生程度高,除了能放成品药外,还可以凑合着做实验,而且,它最有可能实现啊!

    就是不知道左仪打听制陶的人家要多久,唔,她这边也不能干等着,去问问沈市掾。

    沈市掾对本县的陶产业虽然达不到如数家珍,但给韩盈科普还真不是难事,茶水一满,滔滔不绝的便讲了起来。

    上至官吏、下至平民百姓都离不开陶器,锅、碗、罐、盆大多都是陶制,属于必备的家伙事,旺盛的需求使得制陶是个大行业,从事的人员不少,从乡间的小窑洞到县城的大作坊,生产的陶器品质也各有高低。

    而要论卖陶的优劣,那肯定是县城的更好,毕竟陶器运输起来也不方便,不仅适合做就近收益,还得有能出的起钱的大主户。

    因为都是力气活的缘故,从事陶业主要是男性,女性陶工也有,但是不多,当老板的更少,沈市掾记忆中只有一家,姓高,具体叫什么不知道。

    了解这些之后,韩盈又等来了左仪,她带来了更加详细的行业介绍。

    本县陶业其实已经非常饱和,最明显的便是各家陶作坊极卷,已经各有特色,比如高家的陶器外形优美,李家的陶器结实好用,周家的陶器体型大,装米装水极好……要怎么选,还是得看韩盈。

    第138章 高家陶坊

    怎么选,还是得亲眼看过才能知道。

    韩盈抽了个时间,把这几家烧陶不错的陶坊又走了一遍。

    周家烧的是大陶缸和陶锅,最大的缸高度已经能够达到二尺,能烧出来这样的陶缸,说明对方在火焰温度的技术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但这样的陶缸市场需求很少,毕竟陶缸好好爱护,完全可以做到一缸传三代,人走缸还在。

    因为市场份额太小,李家又通过价格抢占了小器皿的空间,这导致周家只能继续在烧大缸的道路上卷不说,还得将作坊缩减到一个极小的规模,人手只有四五个,还很少做小型器皿,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利润。

    面对这样的情况,韩盈只能无奈放弃这家。

    至于李家,他们擅长大批量制造,主打的就是一个便宜、皮实,但去过之后,韩盈才发现这个作坊使用了大量的奴隶和学徒,行径极为恶劣,做不完不给吃饭,会拿鞭子抽人。

    看到这幕的韩盈立刻就皱起了眉头。

    其实,稍微一想也会是这个情况,想低价抢占市场,必然会损失利润,从买家身上赚不回来,就只能从自身这边节省,使用奴隶和只管饭的学徒便是最好的选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