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_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1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174节 (第3/3页)

手上时,簪缨一行人马已入荥阳。

    漆如墨点的军隼在头顶的高空穿梭觇察,越向西走,陆续前来汇合接应的北府亲骑兵便越多。留在陵川的丁鞭部在处理完战俘之事后,也南下归入了

    大部队,兵甲过处,匹夫退避。

    进了兖州地界,卫觎便如矫龙归海,再无忌惮。他捏着手中信笑了一时,转头递给与他并辔齐肩的簪缨,同时给令探哨:

    “让龙将军尽管去攻,下了长安,回来我为他庆功,再保媒说个嫂夫人。”

    探哨领命,飞马而去。

    簪缨衣红鬓花,乌长秀发系垂及腰,一双纤腿轻夹着汗血马腹,削肩嫩颈,柳韧腰肢,透出亭云风致。她单手执辔缓行,低头看着信,从卫觎的语气中听出轻松,跟着一笑。

    她心中同时也一松,这是她的私心,以卫觎如今的身体,她不愿他再亲历亲为地四处征战。

    “会否不甘?”

    甲外披挂风袍的男人昂扬望天,“举目望日,已可见长安,这些年的仗不是我一个人打下来的,有什么不甘。”他微微一笑,“到时便带阿奴去看骊山晚照,灞柳风雪。”

    长安与北地,孰大,北地比之中原大江南北,又孰大,他何必与自己的膀臂争朝夕之功。

    他口中风景,皆是传说中长安的美景,唐氏祖上便是长安人,簪缨却还未曾去过。

    她听了卫觎的话,知他对义兄极有信心,说:“长安且不急去,你觉得有无机会说动谢刺史归北?”

    南朝不敢渡江,龟缩在长江以左,便是抱着再来一个割江分治百年的心思。不管是卫觎还是簪缨都深知分裂之苦,世家之弊,这是他们断不能容忍的。

    眼下北魏帝亡,余党溃散四奔,短时间内聚集不起无卷土重来之力,陵川瘟疫之祸,是他们最后的困兽之斗。洛阳已平,长安在望,收复黄河以北的并州、冀州只是时间问题。

    正如当年严兰生的预判,北府铁骑的镝锋终指向南。最好是不给建康喘息之机,一举拿下。

    说他们是乱臣贼子,他们也认。

    反正将权柄交还于李氏,已不可能。一来世家打压军人的传统由来已久,这一让,无疑会令拼死杀敌的兵士们寒心;二来南朝世族挟持文弱太子专政,很让人怀疑这样的班子治理天下的能力;三来他们一旦放权,立时会遭清算。

    卫觎是将,一身反骨露于皮表,可不是孔融小儿之辈。

    簪缨是商,家资都已散利天下,当然要拿天下来抵账。

    现下问题是处在南北分界,把控着江游地势的荆州态度还不明朗。

    北府军兵强马足,到什么时候也不怕开战,但若能兵不血刃,簪缨自然不愿再填涂炭。

    而且水军确实不是他们的优势。

    “谢世叔生性风雅,有定算,也要名声。信我的,他比我们还不愿意打起来。”卫觎轻眯了一下眼睛,“他是在观望。”

    摇摆不定,就是还有得谈。

    两人并骑在前头讨论局势时,护军骑队的最后方,一头病恹恹的青驴缀在队伍末尾。

    骑在驴上的年轻人身穿一件半旧青衫,被太阳炙烤得脸色发白,狭长的双目中,满是沉默与执着。

    第137章

    沈阶的元气显然还未完全恢复, 在武德县被簪缨弃了之后,依旧执着跟着她。骑军中都是好马,日行三百里不倦, 他的坐骑只是一条寒酸的毛驴,跟得很吃力。

    然而纵使有时被落在后头,到第二第三日,那头哼哧哼哧的青驴总会载着主人追上队伍的尾巴。

    吃一嘴灰, 再继续任劳任怨地赶路。

    簪缨不阻止也不理会。

    侍女阿芜途中频频掀帷回望, 好几次望着那道落魄的青影失神。

    少女将嘴唇咬出了一道红痕, 几次忍不住想下车去向娘子求个情,都被春堇拦下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