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娇女谋_卿卿娇女谋 第2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卿卿娇女谋 第213节 (第2/2页)

,可就这短短一年,一切就全变了。她的父亲好似将之前的柔情蜜意全然忘记了一般,对她姨娘弃之不理,不闻不问。

    谢韶婉拉过苏姨娘的手,“姨娘还有女儿。”

    谢韶婉暗下决心,终有一日,她要让她的父亲后悔今日如此薄待她的姨娘。

    “你不用管姨娘,你只要将你的日子过好就行。”

    “可是……”谢韶婉怎忍心看着姨娘受苦。只是她现在也是有心无力,什么也做不了。

    “等女儿成了温府的主母,女儿一定将姨娘接过去享福。”

    “你有这个心,姨娘就很高兴了。”

    “他的正妻尤氏有没有难为你?”

    “那个尤氏性子软弱,她不敢为难我。”提到尤氏,谢韶婉心里暗暗得意。

    不过谢韶婉现在刚入温府,她还不想对尤氏下手。

    “你也莫要轻敌,当初不都说王氏软弱吗。可是这么多年,我都没有伤到她分毫。”苏姨娘一直以为她占了上风,可现在看来,那个愚蠢之人竟然是她。

    有的时候,苏姨娘也在想,到底是她轻敌了还是她太过相信人心了。

    在前几年,苏姨娘仗着谢怀宗对她的宠爱,丝毫没有将王氏放在眼里。可现在看来,还是王氏看的通透,男人的宠爱并不可靠。他在爱你宠你的时候是真的,他在厌你弃你的时候也是真的。

    “姨娘放心,女儿心里有数。”

    在和尤氏打过这几次交道后,谢韶婉心里是愈加的瞧不上尤氏。

    不论是样貌还是家世谢韶婉觉得自己都胜过尤氏,可就因为她是个庶女,她就只能做人的妾室。若不是这次她身怀有孕,想必连温府的门都进不去。但谢韶婉当初并没有瞧上温连玉,她想要的那些可不是温连玉能给她的。但当时的处境谢韶婉也只有认命的份儿。

    第三百五十五章 势同水火

    看到谢苏姨娘的绣筐里有双小孩子的鞋子,谢韶婉便知那是苏姨娘给隐儿做的。

    “母亲若是真的想念隐儿,就去榴花苑里瞧瞧,想必那个青梅也不会为难姨娘的。”

    “还是算了吧,免得惹得你父亲和老夫人不高兴。”苏姨娘何尝没有想过去见隐儿,只是她每每鼓起勇气走到榴花苑的门口,最终都没有去敲门。

    “都是女儿不好,若不是因为女儿,隐儿也不会和姨娘骨肉分离。”

    “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只要你在温府过的好就成了。”

    看着谢韶婉日渐隆起的肚子,苏姨娘心里仿佛又燃起了一丝希望。谢韶婉此次若是能生下个男孩,在温府可就算是站稳脚跟了。

    “你的身子你也当心着,身边的人也都挑些干净的服侍。”苏姨娘嘱咐道,那些腌臜事苏姨娘也没有少做。但现在她却担心有人会用同样的法子对待她的女儿。

    “女儿明白。”

    这次谢韶婉去温府,身边带的几个人都是自幼服侍她的,而且那几人的卖身契还都攥在苏姨娘手里,所以她们并不敢背叛谢韶婉。

    尤氏在谢韶婉进门后,也遣了几个人去谢韶婉的玉绾轩伺候。但都被谢韶婉以各种理由安排在外院伺候了。

    “这个时辰,你父亲想必也回来了,你当去给你父亲请个安。”

    “女儿知道了。”谢韶婉心里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她还是去了。

    紫竹居

    “老爷,三小姐过来了。”同福禀报道。

    “让她进来吧。”谢怀宗并未抬头,神情淡漠的说道。

    同福听了,连忙去院外将谢韶婉请了进来。

    “父亲。”

    “你坐吧。”谢怀宗手中握着一支毛笔,好像还在写着什么。

    谢韶婉扶着身子坐在了一旁的紫檀镶理石靠背椅上,朱唇轻启淡然道:“看来女儿此番来的不是时候。”

    谢怀宗并未理会,还在埋头书写。

    谢韶婉无奈,也就只能继续枯坐着。她与谢怀宗的关系本就不睦,若不是因为苏姨娘,怕是这个家她也不想再回了。此番过来,她也是想缓和与父亲的关系,这样对身在谢府的苏姨娘也是有好处的。

    “几日未见,你倒是端起架子来了。”谢怀宗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神色凝重的看着眼前的谢韶婉。

    “父亲哪里的话,女儿只是一个庶女,哪能摆得什么架子。”

    “那可未必,我看你此次回来前呼后拥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嫁了个什么了不得的人家呢。”谢怀宗打心里就瞧不上温家。

    “父亲不必讥讽女儿,女儿没有那么好命,在谢府是个庶女,去了温府还一样是低人一等的妾室。”

    若说谢怀宗对谢韶婉毫不心疼那也是假的,只是他心疼又有何用。

    “你就这么恨我?”谢怀宗将身子背对着谢韶婉,他不想让人看到他眼底的脆弱。

    “女儿既无这个资格又无这个能耐,女儿怎敢记恨父亲。”

    “但我看你倒是敢的很。”

    “父亲太抬举女儿了。”

    “也罢,你自己选择的路你自己走。”谢怀宗想到谢韶婉小时候温婉可爱的模样,心里想对女儿说几句关心的话,但话到了嘴边,却都成了埋怨之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