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56节 (第3/3页)
会有多高兴。 紧接着天幕放了一首杨广的诗。 《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在杨广之前的南北朝,特别推崇宫体诗,代表诗人 是陈叔宝,他写过《玉树□□花》。这种宫体诗主要为了记录有钱人的生活,被称为靡靡之音。 到了隋朝,这种情况有所改观。 对比前朝的诗,隋炀帝这首诗还蛮小清新的,所以一直被模仿。 比如秦观和马致远,他们的作品相似度很高,如果他们活在现代,一场著作权官司恐怕避免不了。】 元代文人马致远闻言,差点被茶水呛到。 他曾写下《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灵感来源就是隋炀帝这首《野望》。 虽然听不懂什么著作权官司,但仔细一琢磨,也能猜个七七八八。天幕觉得他跟秦观是抄袭隋炀帝了。 他被臊了个大红脸,结结巴巴道:“读,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叫剽窃呢,这是借鉴,借鉴懂不懂?" 第101章 后续加第八位皇帝 天幕将马致远的诗以及秦观的诗都放了出来。秦观曾经写过,"斜阳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晁补之盛赞不已,称之为:"天生的好诗,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体会到其中的诗意!" 事实上,这首诗的元素跟隋炀帝的重合程度高达75%以上。 秦观的好友苏轼,忍不住笑出了声,笑得那叫牙不见眼:“唐代诗僧说诗有三偷:最下偷语、其次偷意、最上偷势。这马致远偷了势。你恰恰做了最下。" 秦观梗着脖子说:"能偷就是一种本事,多少人想偷还偷不成呢。" 苏轼:"你这偷得有点明显。倘若那隋炀帝还活着,一定要找你理论。" 秦观:“那倒不至于,他哪里会在意这点小事,即使在意,也要去找唐太宗啊。人家不仅偷了他的诗,还偷了他的国呢!" 紧接着,天幕便说【隋炀帝曾经给朝中重臣杨素写过一封信,其中提到了一句诗:“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也给大臣写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隋炀帝要是打著作权官司的话,被告席或许会再加一员重量级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轻咳两声,掩饰自己被点名的尴尬。 还不等他说话,武将秦琼性格很直,立刻替他说话:“未来居然有狗屁倒灶的著作权,未免有点离谱。这不是抄袭,这是致敬!" 其他文武百官心中也赞同。古代没有什么著作权,洗稿不能算洗稿,抄袭不能算抄袭,只能说是化用。他们不觉得有什么,反而引以为荣。 写诗要从模仿做起! 他话锋一转,好奇地问:"对了,陛下,你怎么连他给写给杨素的信也要看?臣怎么从来没看过呢?" 唐太宗李世民正色说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天下最了解某个人的人,往往是死对头。 【文艺青年杨广总共留下了四十七首诗。他在诗歌上的主要成就是创作新声,拓宽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诗歌的格律化。 他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唐诗拉开了序幕。】* 【他自己很骄傲,曾经跟大臣说:“我的文采 很好,特别会写诗,能做一个诗中天子。”可惜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非要去当皇上,活生生把自己给耽误了。618年,大臣发动兵变,隋炀帝被缢而亡,享年四十八岁。】 隋炀帝位面。 天幕的话犹如惊雷作响,炸得众人脑袋嗡嗡。 天幕播放到现在,朝臣都掌握了公元纪年法,618年?那不就是今年吗?隋炀帝胸膛剧烈起伏,鹰视狼顾,扫视面前的大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