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娇气包妹妹_将军的娇气包妹妹 第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将军的娇气包妹妹 第6节 (第2/2页)

食果真所剩无多,只好叹息着摇头,再次回到院中。

    “沐哥儿,你迟些出发,待我筹够银钱再去不迟。”

    村长平日需顾虑之事不少,这会儿虽心有疑虑,却不会去深入思考,他只想着如何收银钱才显公平。思前想后,终于做下决定:“黎娘子,这事没理由叫你破费。也不知粮食起价没有,这样吧,为公平起见,按人口缴粮银,成人各一百文,十岁以下孩童各五十文。”

    村长倒不怕别的,若有人实在交不起,他垫一垫也不是不行。怕就怕有钱也买不着粮食啊!若然如此,当如何是好?

    罢了,先把钱凑齐了再说。

    他不知道的是,镇上两家最大的粮食铺子皆是黎皖姝的。自打沐哥儿五岁那年开始做预知梦后,她便将名下的其中两间铺子改做粮食生意。海啸前刚囤了许多粮食,足以应对此次灾难。

    她不会赚国难财就地起价,也不会突发善心广赠粮食。不过倒是可以以己之力严控粮价,绝了其他粮商就地起价的可能。

    这些村长自然不会知晓,正是忧心忡忡时,抬眼便见麻婆子坐于一旁,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攸关钱财之事,麻婆子从无半点自觉。

    思及此,村长不由皱眉,故意当着俞麻的面说道:“麻婆子,你即是俞进士家的当家主母,过会儿你便将银钱交与我,我这边还需入账。你家如今成人一十七人,孩童一十六人,合计二两五钱,可记得交过来。”

    俞麻像听着什么荒谬之言,瞬间瞪大眼,不可思议的指向自己:“我……”

    只是刚开头便又立刻闭上嘴。

    是啊,她是当家主母,若她现在将此事推给长媳,岂不是在告知所有人,俞进士家是她黎皖姝在当家做主?

    那不行!

    阿花也真是,自家过来便好,把婆母和侄辈一并带来,害得她平白多花那许多银钱!

    想想真是肉疼!

    “晓得了,晓得了。”

    俞麻没好气的摆摆手,二两五钱就二两五钱,总不能因着这个事儿落逞儿的面子。俞麻再向长媳看去,见她那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就来气。

    要真那么乖顺,这时候怎么不站出来表孝心?

    啧!

    都是做给他人看的!

    “沐哥儿,你且等会,我这便去筹钱。”

    村长临去前不忘再次叮嘱。

    俞沐仅淡淡点头回应,再回头,面前坐于高凳上的俞苗已经张开大口等他喂养,嘴里不断发着‘啊——啊——’的声音,垂下来的两只小脚丫晃呀晃。

    听闻这两日小丫头吃的少,一餐下来吃进肚里的食物不到往常的一半,寻常时候又没有零嘴和糕点果腹,见天儿空腹也不知喊饿。

    只要一想到她饿着肚子的模样就心疼不已,莫怪方才她连高凳也爬不上去,险些摔落。

    俞沐暗暗发誓,日后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喂养她。

    “阿兄,我再吃两口就不吃了好吗?”

    俞苗比出两根小指儿在阿兄眼前,歪着小脑袋同他商量:“好不好嘛!”

    低头瞅瞅凸凸的小肚子,再拍两下,‘啪啪’的声音好清脆。

    俞苗皱皱小眉头,她已经吃好多,快生小娃儿啦!

    抬起头来,挺挺小肚子,一派天真无邪的模样:“阿兄,看,我要生小娃儿了!”

    俞沐却是愣住了,忍了忍才未笑出声。

    见阿兄未答,俞苗眨巴眨巴眼睛,继续追问:“阿兄,我是要生小娃儿了吗?”

    俞沐忍俊不禁,眸中含笑,道:“你还小,生不了小娃儿。”

    这话俞苗听了自然不服气,气呼呼的瞪着眼睛:“我可以的!我能生!”

    未了,低头看看小肚子,做下一个决定:“我要生一个妹妹!”

    然后要给妹妹好多好漂亮的衣服,还要用珠花和玉簪子给她打扮。

    她有好多好多珠花和玉簪子呢!

    嘻嘻嘻!

    俞沐能说什么呢?小娃儿的童言童语自然不能较真,他淡笑着摸摸俞苗的头,放柔了声音道:“好。”

    眼中尽是宠溺。

    闲聊中,俞苗不知不觉喝完一整碗香喷喷的粥,里面还有一块好甜的地瓜,全部全部被吃进肚子啦!

    *

    村长挨家挨户将银钱收齐时,已近晌午。他将钱袋子交至俞沐手中,让他用罢午膳再带几个壮汉一同进镇里采购。

    “好。”

    俞沐点头答应,脑中想的却是旁的事。

    此次海啸确实猛烈,不过沿淮镇离得远,地势也要高一些,并未受海啸波及。倒是连降暴雨,淹了有半层房屋那般高。

    外祖家早便得过通知,无论酒楼还是家宅均已做了万全准备,故而此次天灾于他们而言,并无多大影响。

    俞沐便打算午后进城时,顺便将家里几个小的送去外祖家。

    只是他万没想到,在他刚做好打算的时候,外祖已派人前来接应。

    只见村道上几辆马车缓缓驶来,浩浩荡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马车上刻有黎府的家徽,是一朵形状特异的紫莲,村民都认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