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_第九十七章 攻打佛阿拉城,俘获努尔哈赤妻子而还(5.2K)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攻打佛阿拉城,俘获努尔哈赤妻子而还(5.2K) (第1/3页)

    至5月初,兵部侍郎宋应昌及徐一贯、沉惟敬等大明议和的大臣,及朝鲜这边的代表柳成龙等人来在5000明军的护送下一路来到坡州,随后由500精骑虎松来到高阳城外的碧蹄馆,与日军代表小西行长展开和谈。

    日本这边的条件是秀吉拟好之后送过来的大纲,原文是用生涩汉语所写,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大致意思如下:

    1、大明皇帝的公主下嫁给日本天皇,两国成为兄弟之国。

    2、恢复日本与大明之间的勘合贸易。

    3、大明、日本两国使者互唤誓词,表示通好之意。

    4、大明居中裁决,日本愿意将朝鲜左边的京畿道、忠清道、黄海道还给朝鲜国王。作为交换,咸镜道、江原道、庆尚道和全罗道要割让给日本。‘’

    5、要朝鲜交出一两个王子作为人质送去日本,作为朝永不背叛日本的证明。

    6、日本放还此前被俘的临海君、和顺君两位王子以示和善。

    7、朝鲜君臣向秀吉递交誓书,表示永不背叛。

    别说了,这里面的每一条内容看的都让人血压上升,别说朝鲜臣子就在边上呢,计算在场的没有朝鲜臣子,这是日本和朝鲜私底下议和的条件,宋应昌也不会答应一句。

    只是让宋应昌有些疑虑的是为什么日本已经俘获了临海君、和顺君两位王子,为了要特意将这俩人放回之后再向朝鲜索要人质,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小西行长听到这个问题解释道“如今日本与朝鲜已结秦晋之好,两位王子都已经娶了我朝丰春大纳言之女为妻,至于王子原来的两位妻子,则被我们丰春大纳言纳为了侧室。”

    这个答桉让在场的明朝、朝鲜官员目瞪口呆,一时之间竟然没有理解清楚这俩人到底算是什么关系。

    而柳成龙则愤怒的说道“奇耻大辱!我朝鲜大君岂能娶倭女为妻,我朝鲜郡夫人岂能被强迫掳为尔等妾室乎!”

    小西行长听到柳成龙的责问,翻了一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丰春大纳言殿下可是我们关白殿下的养子,如今受封关东八国之地,受封镇东大将军,奥羽镇守府将军要职,难道配不上你们朝鲜的贵女吗?

    至于为什么是侧室,那自然是因为我们大纳言的正式妻子是关白殿下的亲侄女啊,天下和人有比他还尊贵的吗?”

    徐一贯愣愣的问道:“这...岂不是堂兄妹之间的联姻?”至于其他人则直呼“太乱了,实在是太乱了。”

    也是因为这个事儿,让丰臣秀家这个名字再一次传到了万历的耳中。让明人给他订上了不服王化野蛮人的形象。

    据说此事传到了民间,结果在口口相传之下出现了误传,民间百姓将他理解成一个叔嫂**,专门喜好扒别人家墙灰的淫邪无度的奸诈小人的形象。

    回到议和本身,这样的条件显然是明国和朝鲜方面都不能接受的,他们甚至没有将自己这边的条件拿出来好叫日本这边知道。

    再加上此刻朝鲜官员及其激动,因此宋应昌便叫停了议和,两边各自退回城内。

    其实明朝这边并没有把希望全压在议和之事上。

    在4月底的时候,四川总兵刘綎征募巴蜀汉兵、云贵桂三省土司兵、福建藤牌兵共计2万余人已经抵达北京,由于朝鲜前线军粮不足,他只带了先期5000士卒进入朝鲜作为此前入朝明军兵损之补充。

    】

    与此同时,万历皇帝在知道前线明军火器、火药、炮弹、铅弹不足的情况后,已经下令工部加紧制造,又下令山东巡抚督运江南漕粮入朝。

    从这些举动不难看出,万历皇帝一直在做两手准备。

    如今继续征朝确实耗时耗力,若是日本识相双方就此偃兵息鼓,重修为好也不是不行。

    但若是日本那边不识相的话,万历皇帝也不介意在准备充分之后再朝鲜和日本玩一把大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万历皇帝一开始就没有把和谈当做主要的目标,在他看来能谈就谈,省的到时候渡海远征,但是要说谈不了也就罢了,那就继续打好了。

    关于这一点从明朝使者与后来秀吉派来玄圃灵三继续之后尤显得明显,大明方面明明对日本提出的7点要求1点都不能答应,却是逐字逐句,逐城逐地的和玄圃灵三掰扯了1年半的功夫。

    明朝与日本之间的和谈,直到一个多月之后,秀吉从日本派来了南禅寺主持玄圃灵三之后才正式重启,只是此次作为主使的宋应昌并没有前来,他派出谢用梓和徐一贯去和日本和尚继续谈。

    在与明朝和谈的这段时间中,远在咸镜道的花房正幸也没有闲下来,如今与秀家此前计划的大致时间相当。

    与此同时,从与日方较好的朱舍里部和讷殷部也收到消息,海西诸部落贝勒不满此前富尔佳齐之役的失败,正在策划一起规模更大的针对建州女真的战役,这就是历史上让努尔哈赤拿下海西女真部的,建立后金政权的古勒山之战(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

    以叶赫东贝勒·布寨、叶赫西贝勒·纳林布禄、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