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一章 南北之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南北之战 (第6/6页)

的分歧是在于大军退不退,腾不腾地的问题。诸将认为不退,直接半渡而击,而苻坚是先退,再半渡而击。谁对?苻坚对。

    道理很简单:你不退,人家晋军能渡河吗?

    苻融表示赞同哥哥苻坚的计划,答应了晋方的要求。

    翌日,双方按约定布阵与淝水两岸。秦军后撤,晋军渡河。

    然而,一代枭雄苻坚,实在是高估了自己手下这帮杂牌军的士气和向心力。几十万大军一撤,阵势顿时混乱,一个个叫嚣呼东西,挥突呼南北。

    谢玄趁势率8千轻骑兵迅速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

    此时,秦军阵中又响起来朱卧底的声音: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弟兄们撒丫子快撤。

    顿时,几十万秦军挤做一团,士兵们开始转身溃逃。苻融急忙催马上前去阻止,想稳住阵脚。然而,他实在是低估了这帮乌合之众溃逃的冲击力了。

    混乱中,苻融的战马被乱兵冲倒,本人也被冲过来的谢玄的轻骑兵一刀斩为两断。失去主将的秦兵先锋部队越发混乱,加上北府兵不断上岸增援,秦军先锋迅速崩溃。

    前锋的溃败,引起秦军后续部队的惊恐,迅速行成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最终,全军崩溃,向北散逃。溃兵们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兵。晋军乘胜掩杀追击,一直追杀到寿阳附近的青冈。

    此战,秦军人马死伤无数,大部分是相踏而死。尸首满山遍野,充塞大河。混乱之中,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洛阳时,秦军仅剩10余万人,损失八九成。

    原东晋降将朱序、徐元喜火线反正,都来投奔东晋。俩人觉得投降后再反正,有点不大好意思,给谢玄送了一辆车作为见面礼。

    这辆车,可不是普通车,而是苻坚所乘坐的专车,装饰异常豪华,关键是象征意义强。

    晋军乘胜又攻取了寿阳,抓获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此战发生在现在的安徽省寿县,寿县古称寿州,寿阳。淝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两大支流。一支向西北流,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另一只向东南流,注入巢湖。

    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三国时,曹魏大将,威震逍遥津的张辽,曾在此大败东吴孙权。

    淝水之战,历史上总说是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其实,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秦晋两军虽然在士兵数量上差距悬殊,但秦军更多地是强征各族的杂牌部队,军心不稳、民疲兵倦且凝聚力极差;而东晋军骨干力量则是强悍的北府兵,民族成分单一,面对外侵士气高涨、凝聚力强。

    淝水之战的捷报传来,东晋参谋总长谢安正在下棋,得知战报居然能面无表情,直到一盘棋下完。从是否能沉得住气,就能看出一个人身体好不好。沉得住气的人肾精足,就是精能拽得住他那口气。而喜怒形于色的人,一般都是肾精不足的表现。所以,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往往更能成就大事业。

    淝水之战前秦溃败,然而,南北战争没有就此结束。东晋趁淝水之捷北伐,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战果:

    1、384年正月,刘牢之攻克谯城(今河南夏邑县北)。刘因功被封为龙骧将军、彭城内史、武冈县男(爵位),食邑五百户。

    2、384年8月,谢安以谢玄为前锋都督,率豫州刺史、冠军将军桓石虔等进攻前秦,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彭城(今江苏徐州)。

    3、384年9月,刘牢之攻前秦兖州刺史张崇于鄄城(今属山东),张崇弃鄄城逃跑。刘牢之遂据鄄城,后平定了兖州。

    4、384年10月,谢玄派军进攻青州(山东)、冀州(河北),连克之,至此,兖、青、司豫等州为晋军所据,东晋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

    此后数十年间,南方汉人政权东晋再未遭受外族入侵,可谓一战打出了40余年的和平,为江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淝水之战的惨败,使苻坚悔恨不已,他想起了丞相王猛临终前的告诫:晋朝为正朔,且内部团结,有天下百姓拥护,没有可取胜的机会。而前秦国内则矛盾重重,尤其是慕容鲜卑、羌等分裂势力虎视眈眈,图谋再起。

    攘外,必先安内。轻易外征而不克,内乱必起。王猛的预言,前半部分已在淝水之战中得到了印证,很快,其预言的后半部分,也变成了现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