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俗店的神崎小姐》(3) (第6/10页)
这趟短暂出游给出一个极为精准的结论。 “真撒比。” 吸吸鼻子,双手插入袖子,决定原路返回。 “你怎么在这?” 转身之际,一个声音未来得及被呜咽的风搅碎,传入耳中。 张洋裹着驼绿色大衣,头戴黑色耳包,站在距我几米远的地方。 “出来转转。” “这种天气?” “好过在屋子里热到中暑。” “哈哈。”张洋失声大笑。 “你是来做什么的?”我觉得他不太可能跟我一样,世上愚蠢的人足够过多了。 张洋掀开大衣,掏出红酒样式的玻璃瓶。 “山西陈醋?”我读出瓶身上的汉字。 “你嫂子今天包的饺子,反倒忘了买醋。使唤我去了趟杂货店。” “这天气竟还有店家开门,真够敬业。”我说。 “说是杂货店,都是自家平房改的。平日里有人在家,就算营业。” “难怪。” “乡下大多这样。” “挺好,有烟火气。” “是吗。”他不置可否,掖好醋瓶。“走吧,别冻感冒了。还是说你要再逛一下?” “回去吧。”我差不多恢复力气。 张洋双手相互插在肥大袖口内,走在前头。我踩着来时的脚印,双手插兜亦步亦趋。 最^新^地^址:^ YYDSTxT. 横渡村庄的风,锋利一如既往。吹干我面庞每一分水汽,嘴唇干裂艰难呼吸,凝滞稠密的氧气从口腔到肺部冻得生疼。强忍不适,迈开脚步在雪中前行。我比起来时,状态更差。体表的寒冷促使一整天油米未进的胃发出沉闷黏腻的肠鸣,也许当下环境无论如何我听不见这声来自体内的异动,凭借肠道收缩蠕动我猜测着。滞后的钝痛一点一滴往大脑蒸腾,再由更加剧烈的苦寒掩埋。我按压肚子,愈发难受。 莫约一刻钟,我们回到院内,推开房门,屋内的照明晃了下眼睛。 “怎么了?”张洋拍拍我肩头,声音从左耳靠近。 “没什么。”气息稍缓,我说,“估计是一天没吃饭,有点饿过头。” “一天没吃?” “没食欲。” “那刚好。”他说,“直接去里屋吧,饭菜都弄得了。” 我点点头,挂好外套,回到那间燥热的房间。撩开帘子,炕席正中央已经支起张矮方桌,几个大小不等的白瓷碗冒着热气。 “愣着干嘛,来帮忙。”女人手拿碗筷,浆洗得发白的袖口挽在小臂靠近手肘部位。手脚麻利,身姿矫健。每个动作自有缘由,每件物品自有归处,无不明确的将餐具摆在它应属之地。这自生活中透露出的优雅美感,令我叹服。不难想象她定然常年浸淫于此。 “这就来。”张洋说。 我想上前一起帮忙,他却把我打发到一旁。 “你是客人,哪能让你来干。” 我找不到理由拒绝,加之身体确有筋疲力尽的迹象,便听从他的建议。坐在方桌前,冲着眼前的菜肴发呆。让一个饥饿难耐的人面对饭菜而不得食,堪比酷刑。比作酷刑多少言过其实,我却无更加合适的场景去描绘它。 好在没等多久,张洋端上最后一道菜回到屋内。 “差不多了。”张洋盘腿坐上炕席,喊道“燕儿,别忙活了。先过来吃饭吧。” “诶,这就来。”声音像坚硬的弹珠,在房间里弹来弹去,骨碌碌滚到我和张洋的耳中。 “你嫂子爱操心,客人来了还忙忙叨叨的。”他说,“咱们先吃吧。” “好。”我没客气,拿起筷子夹起锅包肉,往嘴里放。 若说锅包肉的做法据我所知大致可分两类,传统派和新派。传统派调味基本只用糖醋盐,加上一点酱油调色。新派则更多是在原有基础上添加诸如蜂蜜、番茄酱之流,增加复合风味。两种口味孰高孰低我无从选择,对我来说眼下这道锅包肉是我生平吃过最好吃的。酸甜可口自不必说,肉片皮壳酥脆,配上葱丝辛辣口感,立时和记忆中的味道重合。 “对了,差点忘了。”张洋拍手叫道。脚掌将蓝色运动鞋后跟踩瘪,趿拉着在角落大衣柜里翻找。片刻,拎出一瓶牛二置于桌面。“来一口?”他抬手作出举杯的动作。 “我酒量不好。”我不是嗜酒如命之人,提不上酒量。 “小酌一下嘛。” “也行。”我点点头,夹了块锅包肉扔进嘴里。 张洋扭开瓶盖,往我和他的碗中倒了一小半。举起碗说,“走一个?” “嗯。”我端着碗同他相碰,抿一小口。舌尖传递上来的生涩气味贯通鼻腔,寒意转瞬剔出体外,暖意涌现。 味道说不上是好坏,不过十来块钱的廉价白酒,诸如酱香浓郁、酒体醇厚之类无从谈起。况且我饮酒素来只为了喝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