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赶集(上) (第1/2页)
柳鹏程这个周末最终也没有回家。 在董老师家喝得晕晕乎乎,晚上又被大凯叫出去吃羊肉串,周日只好去姥姥家看看两位老人,周一早上才回去。 柳鹏程刚刚上到二楼,就看见董老师正好在娜姐办公室出来。 董老师说道:“去拿枪,铐子,去小王那取台车,然后跟我走。” 十分钟之后,柳鹏程发动了地方牌照的212吉普车,问董老师:“董老师,咱这是去哪儿啊。” 董老师拿出一把折扇,很风骚地扇了几下,笑着说:“带你去见见世面。大王宝乡知道咋走不?” 那个乡和大青山正好是两个方向,和北滨接壤。不过柳鹏程上辈子去过几次,勉强知道路。就说道:“大概知道,估计半道得问路。” 董老师说:“那走,问路就问呗,说几句好话也不掉秤。” 哪个时候可没有村村通工程,大王宝乡的路非常难走,问了两次路,花了一个小时才到了大王宝乡派出所。 派出所只有副所长带着两个联防员值班,剩下的人都不在。 在路上的时候,柳鹏程已经问清楚了他们为什么跑到这里来。 赶集。 赶集已经成为了山边县居民,尤其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有历史缘由的。山边县是一个多山的县,这就造成了老百姓买东西非常不容易。解放前没有集中修路的时候,有的村庄如果想进城,得走两天的山路。 倒是有货郎。可是货郎才能带多少货啊。更不要说沿途的村子都把好东西买的差不多了,等到大山深处的村子的时候,就剩人家挑剩下的了。 山边其实不穷。山里都是好东西,动物毛皮,药材,山蘑菇,木耳等等都是值钱的。货郎倒是也可以代收那些东西,可是他出的价格和白给也差不多了。也能理解,毕竟人家也得赚钱不是。 于是,人们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就是赶集。 每个地方都有赶集的日子。有的乡是逢五逢十。有的乡是逢二逢八等等。 每到赶集的日子,集市周边的村民都要早早起来,穿上体面的衣服。把精心炮制过的各种山货再挑选一遍。然后和自己的家人最后商量一下必须买的东西。这就可以出发了。 到了大集上,找到收购山货的商人,讨价还价之后,浸透山里人心血的山货就变成了兜里的大子儿和钞票。 给老爹买二两凤凰晒;给老娘捎一支乌木簪;给家里的小小子买纸本;再给家里小丫头带一块糖稀甜甜嘴儿;这块花布也不错,给孩子娘买回去也做一件城里人那样的裙子,保证好看! 这是山里人的集市,也是山里人的日子啊! 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大集也变了味,“星期鞋”,“礼拜裤”等等假冒伪劣商品在城里被围剿得没有藏身之地,就跑到大集上坑山里人。还有缺斤短两的,以次充好的,都对着大集下了手。县里的工商机构连续几次突击检查大集商品质量,抓住就从重狠罚,这才把这股歪风刹住。 还有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大集。小偷,骗子,甚至拐子都在大集上出现过。去年的时候,一伙儿不法分子竟然大大咧咧把百家乐摆在了摊位上,公开设赌!这是当山里没有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