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 插曲(下) (第2/2页)
子)”古代开始就是‘下九流’的职业。 出于历朝历代对这一精神职业有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古代帝王对戏伶有着共同的认识: 首先,戏子这种‘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职业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作用微乎其微。 再者,戏子往往是经济繁荣的产物,属于精神副产品,堂而皇之的被追捧,是国民开始追求享乐的风向标。追求戏子带来的感官满足,必然导致以奉献和英雄为主流的价值体系坍塌,所以任何朝代都不会允许戏子当道。 所以,古代三教九流的划分中,无论《汉书·艺文志》还是《伦六家要旨》和《七略》,戏子都被划分到下九流。师爷、巫婆、娼‘姬’、媒婆、匪盗、修脚搓背、戏子、走卒、衙役。三教九流有六种分法,没有一种,戏子能进入中九流。 但是,戏子和梅兰芳、杨小楼、常香玉、麒麟童等等这些国粹艺术大师不同,这些是人民艺术家。二者的区别就在一种是中华文化传承者,一种是为捞金无底线的利益收割者。 不说其他几个耳熟能详的戏剧大师为人处世,就拿常香玉来说。 常香玉本姓张,出身戏曲之家,父亲是豫剧演员,因为受不了老家人对其的指指点点,直接离开家乡,到外面谋生。 不仅外人,家族的人也不支持他唱戏,还说要唱戏就不要姓张了,张父伤心之下,于是就让女儿认了自己兄弟做义父,改姓为常。后因为常老大扮相‘项羽’一角出名,遂改名叫常香玉。 常香玉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对戏曲投入了大量心血,每天坚持练习唱戏,只要父亲觉得发音不标准,她就罚自己不吃饭。 十几岁的时候常香玉就等登台表演了,唱、念、做、打,样样精通。随着名气的变大,她又开始了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常派’就这样诞生了。 常香玉对祖国的热爱,就像对戏曲一样纯粹而又真诚。 新中国成立后,老人家对戏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所有人一改之前对戏曲演员的刻板印象,疯狂迷恋上了戏曲文化。 常香玉也是很感激老人家的肯定。在当时,戏曲大家的工资比领导还高,大部分家里(戏曲大家)都坐上了轿车。 一九五一年的一天,常香玉在广播里听说一支志愿军部队,在攻打某高地的时候被敌人用飞机轰炸,我方指挥员全体牺牲。这一消息传来,举国上下哀痛不已。 我军装备太差,没有与敌方飞机实力相当的武器。六月一日,郭某号召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等武器,支援前线。 常香玉听说能捐飞机大炮,于是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就连轿车也卖了,把保姆辞了,三个孩子送到托儿所。但还是不够一架飞机的钱,怎么办?上级领导出了个主意:‘募捐义演’。 于是,常香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带着团队跑遍大半个中国,演出一百七十多场次,期间居无定所,食无好粮,因接连赶场,嗓子差点没毁了。 历时一年多,终于凑够十五亿(旧币),常香玉将钱全部捐了出去,买了一架‘米格-15’战斗机,这台飞机就被命名为‘常香玉号’,被送往朝鲜战场。 之后,五三年,她又亲率团队,赶赴前线,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慰问演出。 所以,不说艺术造诣,就家国情怀而言,艺术家跟戏子的区别犹如云泥。蜀城的金普洛提亚的四合院之易家有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