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易家有子_第11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 (第1/2页)

    其实这年头当作家还是很有钱途的,虽然比五十年代差点,但也差不了好多。五八年之前,一部长篇小说能得稿费数千元,万字左右的论文亦能得二百元左右。要知道现在职工的平均工资才四十元,重点是职工。

    前年,也就是五九年的时候还有一桩轶闻,一个叶姓的老作家写信给人民文学出版社表示不收稿酬,并随信退回稿酬3253.98元,并表示这些钱让出版社安排,寄给出版社认为需要的人。三千多块钱是什么概念,易中海表示自己半辈子都没有这么多存款。

    还有许多著名文学家,作家主动提出降低稿酬,细细品品,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代表讨论这稿酬制度简直脱离了人民群众。

    易华伟数了数盒子里的钞票,一共还有九百三十六,杂七杂八的票证一堆,其中四百多是稿酬,五百多是他倒卖粮票赚的。

    五八年的时候易华伟用全部身家并且借了张老头一百元。花光了这些钱在黑市全部买了全国通用粮票。然后五九年的时候将这些粮票只留了一点,其他的都卖掉,一张一市斤的全国通用粮票一块买三进,四块钱卖出都有人抢。那时候一斤白面,供销社价格才一毛多,可想而知,这年头粮食的金贵。易华伟跑了五六个黑市才将这些粮票卖掉,然后收手不干了。

    还了钱给张老头并送了袋白面过去,张老头也是奇人,借的时候不问,还的时候也不说,弄的易华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但也忍住没有向张老头炫耀,怕张老头大义灭亲。

    易中海夫妇倒是知道易华伟在翻译稿件,易华伟也没想瞒着,毕竟平时自己花钱大手大脚惯了,钱总得有个来路。万一哪个不开眼的眼红,易华伟也好去打脸,可惜这几年下来没有发生过这么愉快的事。

    易中海对易华伟益发满意了,但是也没到处宣扬,闷声发大财,财不露白的道理易中海还是懂的,还特意叮嘱一大妈不要传扬出去。本来易中海的工资加三个人的定量养活一家三口绰绰有余,但对外边接济也不多,要是知道了易华伟还能赚钱,人家问你借,你借还是不借?

    易华伟盘算了一下:手机,不对,是手表,得两块吧,两块手表加上票就得四百多,还是中档的手表。收音机,上次去王府井那边看中一台,上海牌160型的,得一百四。自行车有了,缝纫机也得一百五左右。钱有点紧张,但问题不大,就是得想办法去收票了,黑市上不想收,开不了证明,可能运气不好,也没有收到过。能弄到这些票证的人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到黑市卖还得担风险。

    想想易华伟笑了,擦,自己这在干啥,结婚还得两年呢。

    盘点完家当又把钱票放了进去。开始拿出书本,嗯,努力赚钱。易华伟感叹,人还是得有动力,或者钱,或者权,或者女人,前生总以为自己不会为女人折腰。而今,tui,真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