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五五章 文明的支点 (第2/4页)
探讨的正起兴,怎有不可? “婉儿,速去取来!” 不多时,山河图于二人面前展开。 吴宁指着秦长城旧貌之处道:“陛下且看,秦长城在这里。” “陛下找来懂地志天候的天官一问便知,秦长城画的这条线,正好把这块粮产之地包裹其中。长城之内,雨水丰足。长城之外,干旱无收。” “是吗?” 武则天仔细看着山河图,身边没有天官,也只能听吴宁一家之言。 而事实上,秦始皇画的这条线,比吴宁说的更加精确。 如果用后世的水文地图来看,正好卡在400毫米降雨线上,分毫不差。 秦始皇等于是用长城隔出了内外两重天。内里,风调雨顺,粮米丰足;外面,则是赤地千里,不事农耕。 “陛下不觉得,始皇帝画的这条线,另有深意吗?” “什么深意?” “微臣以为,始皇帝不但深知中原粮仓的重要性,而且还发现了它的一个致命缺陷。” “那就是......”吴宁指着黄河上下,这片原粮产地所在,“这块地太好了,乃中原命脉所在!” “可是,这块地......也太孤独了!” “!!!!” 武则天再次浑身一震,“子究是说....” “不错。”吴宁点头,“一但中原粮仓受到异族侵扰,那便会影响整个中原的吃饭问题。这对咱们来说,太致命了!” “这就好比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一但篮子倒了,那鸡蛋也就全碎了。” “所以,始皇帝不惜耗尽天下资财,也要把中原‘唯一的一块田’围起来。” 说到这里,吴宁由衷感叹:“不得不说,始皇帝之思虑深远啊!” “嬴政知道,自炎黄而起的这个中原大粮仓是重宝,但是又没有战略纵深,也是它的致命缺陷。一但受创,必有亡国之危。” “所以,他修建了长城,等于是给中原文明加了一道保障。” “是啊!”武老太太也是长叹一声,由感而发,“始皇之才,旷古绝今!” 吴宁一笑,有意无意道:“可是始皇想不到,数百年之后,有人和他干了同样的一件事。” “谁?”武则天老目一瞪,还有人和始皇比肩吗? “呵呵,正是那个千古第一昏君——杨广!” “隋炀帝?” “正是!” 吴宁道:“不管杨广出于什么目的,是玩乐也好,彰显功绩也罢,但他都修了大运河。这条运河的作用,不亚于万里长城。” “怎讲?” 刚问出口,武则天又是低头思索开来,猛的一个激灵,“子究是说,大运河......?” “陛下英明,正是如此。” 吴宁解释道:“陛下且看!”指着山江图。 “在汉末三国之前,中原只有一个粮仓,纵深太浅。” “尽管始皇逆天而行,筑就万里防线。可是,一但中原势微,异族番邦还有是机会越过长城,进犯中原。” “而一但让异族踏入中原粮仓,那灭国亡种就已成定局。” “直到汉末,东吴的崛起。” “江南,东吴的崛起,变相地开发了江南之地。”吴宁竖起两根手指,“使之成为,第二个粮仓!” “嗯!!”武则天深以为意,看着山河图上江淮所在。 “这样一来,南北呼应,即使中原粮仓被毁,我们也可退守江南。” 猛的张大眼睛,“所以,那五胡入境之时,汉人政权才有了南渡的可能,依仗江南,再图后进了?” “对!!”吴宁点头认可。 武则天不愧为一代明君,很多事情一点就通。 只闻老太太继续道:“这么看来,杨广的大运河正好把江南和中原粮仓连为一体,成南北呼应之势。” “单从功效上来看,确实与长城异曲同工。” “妙啊!”武则天由衷赞叹,“当真是妙啊!” 老太太虽然掌权几十年,把天下握于股掌之间,可是像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