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化宋 第83节 (第2/3页)
赵士程很满意,又问道:“这次的张叔夜的事情,你有什么大概的想法么?” 王洋微笑道:“张叔夜是显贵世家,又是蒋之奇门生,那么就是妥妥地变法一派,蒋之奇当年追随王荆公变法,算是能吏,观张叔夜行事,也是有济世安民之念,若是可以,当从此处入手。” “这也是我看中他的原因,说来阿洋你也是士子,若是愿意,我可以推举你去太学,到时封个县尉在此,当是无碍,”赵士程有些不好意思,“至少比你如今当个里正强。” 大宋是没有镇长一职的,城镇一般是一县的县衙所在,小一点的镇子,其实还是属于乡村的编制,只有里正这个职位。 王洋断然摇头:“不必了,如今我在新镇做得很好,不想回到学舍,去搞什么八行取士,徒然浪费光阴。” 他如今已经不想走学舍的路子,而是准备用自己尝试走出一条可以富国安民的法子,而不是入朝去当童蔡之流的附庸。 赵士程点头,这就不得不赞如今的风气了,虽然理学被诟病的很多,但至少现在,主导的思想还是济世安民,为天下先,像范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张载的横渠四句等等,都是天下读书人的信仰——有许多士子,都是以此为己任,虽然被蔡京画宗等人祸祸了不少,但在王朝倾塌之时,舍身取义,拼死抵抗的,还真是不少。 闲聊的时光里,车驾已经走到了那小衙门,王洋掀开厚帘,首先下车,然后伸出手,小心地想把老师抱下来。 赵士程断然拒绝,并且很灵活地跳下车驾,表示自己不是三岁小孩。 王洋忍不住调侃道:“我知晓,你今年六岁,再过些日子,就七岁了。” 赵士程噎住,生气地瞪了他一眼,转头走进了门里。 王洋忍住了笑,跟着走了进去。 …… 张叔夜父子还在厅堂里等待,他们倒也不闲着,不知从哪找来了一些旧的小报,正在一一翻看,那神色真的是十二分的认真,已经进入了浑然忘我之境。 赵士程跳到椅子上看了一眼,发现张叔夜看的是政务版,而张伯奋看的是财经版,啧,这爱好差距这么大,这父子两平时一定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而王洋一进去,那坐堂的青年便主动迎了上来:“王里正,你回来了?” 王洋点头,自然地和助手说起了政务,新镇虽然小,但多得就是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把这些小事解决好了,才有这么迅速的发展。 青年那声“王里正”仿佛打开了什么开关,让沉浸在其中张家父子同时回过神来,看向来人。 张叔夜看着如此年轻的王里正,脸上闪过一丝困惑,然后又浮起钦佩,一个二十三四的年轻人,还没有他的儿子大,却能治理出这样一番事业,实在是让他感慨不已。 建城并不是难事,他曾经在西北兰州任录事参军,那里每年都能建许多新城,但城中的守备、粮食,都需要内地供养,整个西北开拓边疆之后得来的三百多座城池,有大半都无法自己自足,去岁甚至出现了巨□□。 如果能让这位王里正将去西北治理那些城池,说不定便能让那些城池扭亏为盈,不再拖累大宋财政,如此,也可以让这位年轻人平步青云,而不是只在这小地方,做一位不入流的吏员。 想到这里,张叔夜整了整衣襟,准备等那位里正忙完之后,约他一见。 但这一等就是大半个时辰。 “里正,这个申请,是碳坊要求将铁路修到他们那坊中……”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封了吧,让他们起一个计划书,铁路要耗费铁坊很大产量,让他们先去协商。”王洋翻看了纸页,提笔写了几句,交给助手。 类似的事情,如南区要修沼气池;东区新修了一座水塔,邀请他去参加落成宴;码头区的市舶务想要修一片住宅,要批地;育幼园的人手不够了,要求增加;码头的船只经常带淮南东路的流民过来乞讨,要不要对这些船进行罚款…… 这些事情各种各样,乱七八糟,这间房子不大,声音断断续续,张叔夜带入自己,有的他很容易解决,有的要想一会,有的解决不了,但那年轻人却是举重若轻,知道所有的细节,能很容易地处理问题。 终于,那助手抱着一堆书文出去传达了,王洋这才抬起头,对着张家父子笑道:“宋澜走时才说两位是来寻吾,实在冒犯,让两位久等了,不知两位客人有何事指教?” 张叔夜拱手道:“冒昧来访,未能及时递上名贴,还忘见谅,只是老夫初到贵地,看此处风土人情有异,且有诸多不解之事,所以才未忍住,前来求教。” 王洋微笑道:“张先生不必如此,这也不是什么机密,只是这新镇之事,内容繁杂,怕是一时难以说清。” 张叔夜展颜道:“是老夫孟浪了,这天色渐晚,如王里正不嫌弃,不如由老夫做东,择一处客店,以茶酒拜见。” 王洋当然说好,赵士程懒得走远,立刻跳出来道:“就去我住的客栈吧,我得早点回去,不然老爹又要抱怨。” 王洋拉起小孩的手,用询问的目光看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