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暗箭伤人 (第2/3页)
水火,终有一天要带着这些离魂归来,重现洛阳繁华,汉族荣光。 念头闪过,雷声隐隐,天若有感。 ………… 官道西南方向五里外有处荒废的坞堡,建在山坳之中,筑墙坍塌,四角的墩台皆毁,留下高高的土堆。 从豁塌的寨门处驰入,堡内一片狼籍,地面砾瓦杂乱,牛马粪便、燃过后黑色的炭灰随处可见,房屋多数残破,有火烧过的痕迹,应该是遭了战火。不过堡内面积很大,而且避风,比起宿营野外要强许多。 杨安玄满意地点点头,吩咐道:“清扫地面,注意警戒。赵哥,你带两个人前去迎接大队。” 申末时分,大队人马来到废堡,十数牛车在族军的护卫下稳稳地停进堡中。 杨佺期打量着周围情形,坞堡背靠大山,前面开阔,易守难攻,位置不错。 墩台上有人戍守,堡内石块瓦砾堆在一处,地面清扫过,空出扎营之地,最让他满意的是三口大釜热气腾腾,水已经烧开。 杨佺期暗自点头嘉许,安玄做得很不错,准备充分、进退有度,深合行军之要,多加打磨能成大器。 杨安远看到父亲脸上的笑意,心中炉火中烧,以前父亲对老三动则喝斥、哪曾给过笑脸,没想到如今事事顺了父亲心意,放任下去老三肯定变成自己的对手。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三哥,快抱我下来,坐了一天车,闷死我了。”杨湫钻出车帘站在车辕上娇声道,冲着杨安玄张开双手。 杨安玄将湫儿抱下,又扶了袁氏下车,领着她们说说笑笑地朝一间保存尚好的房屋行去。 身后传来杨佺期下令声:“杨思平布防,杨安深、杨安远夜间轮流值守。值守之人注意警戒,不可懈怠。” ………… 大山延绵向西,山如游龙盘旋名曰盘龙,沿山垦着梯田,山间有屋,住着不少人家。 峰顶修着石寨,四周砌有石墙,相传是战国时楚国留下的军垒。 自东汉末年始孙滔的先祖便定居于此,至太元初年他接任族长已历十二任。 身逢乱世,孙滔深感人多力量大,大肆收揽难民,十余年过去山中青壮已逾千人,成为方圆数百里最大的势力。 人多虽然力量大,但所需的给养却是难事,孙滔一面让人开田种地,一面四处抢掠。 太元九年东晋夺回洛阳,孙滔动了归附的心思,可是只得了空头许诺,连一石粮草都没有。 孙滔不死心,派人前往建康,可惜投靠无门,别说觐见天子,便连琅琊王府都进不了。 接到回报后孙滔对朝庭大失所望,不再想着投靠朝庭。 直到七日前,山中来了位访客,自称是朝庭使者,招揽孙滔为国效力。 中书省的文书,盖着鲜红的朱砂印章,让孙滔怦然心动,得知使者是琅琊王氏子弟,孙滔更为欣喜,王谢两家权倾朝野,如果能搭上关系,自有说不出的好处。 访客便是王强,出大谷关稍加打听,王强便得知盘龙山有千余流民,于是化名王植、琅琊府长史,变太原王氏为琅琊王氏,进山拜访,亮出文书后果然打动孙滔。 酒席宴上,王强笑道:“此次我奉会稽王、中书令之命招贤纳士,孙将军不忘故国、忠心可嘉,朝庭定然会重加封赏。” 孙滔关切地问道:“王长史,不知朝庭授孙某何职?” 王强道:“方才孙将军看了任命文书,是空白的。王某出京时中书令交待,上可至五品鹰扬将军,下则是七八品的校尉,关键要看孙将军的诚意。” 孙滔笑道:“还请王长史多多指教,来人。” 随着拍掌声,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