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普天迎正旦,黎庶展欢颜1 (第3/4页)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作者题外话】:虽然许多三国小说写得越来越像明代…但有一点不可不正视: 关中及凉州,在北魏分别为东魏和西魏后,才得以稳步发展,在北周才算初步有了成果。 在此之前,无论长安还是天水等郡,都长期处于半荒废状态。 南北朝如此乱世…而无论鲜卑贵族还是汉家门阀,皆视人命如草芥。 老百姓们…对不起,老百姓在南北朝指的是门阀士族…准确来说,是贱民们苦不堪言。 所以,云某总忍不住破口大骂司马贼。 有鉴于此,没有挂,更没有系统的赵旻,才会惴惴不安,他心中也不确定,如此做到底能否改变凉州原本的历史。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拐点。 希特勒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里居然会成为其人败亡的关键点。 马上风…这个不能解释,一解释容易被404。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总之,出汗后需要等落汗方可出门。 为避免诸君被某本火书误导,云某稍微解释一下黄巾贼吧。 顾名思义,黄巾贼,是贼!打家劫舍、杀人不眨眼的贼!不是民,更非良善之辈! 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曹丕《典论?自叙》 光和末年(西历184年)黄巾之乱,是东汉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对三国史感兴趣的诸君一定耳熟能详。 张角之乱,同年即告平定。 但黄巾余党、包括挂“黄巾别部”名号的白波军、黑山军及各地黄巾支党,却呈斑点状散布割据,一直延续至建安年间(西历196-220)。 可知张角虽死,黄巾党徒依然负隅顽抗。 其中记载最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盘踞青、徐之黄巾。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青徐黄巾,人众百万,与曹、刘、孙三家诸侯皆有交手。 其兵锋猖獗、声势熏天、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如蝗灾般席卷所到之处。 如此恶贼?有什么可洗白的? 按理说,一支人众百万的巨型部队,完全能够建立稳定的割据势力,如同汝南、颍川一带屯田自守的黄巾党徒。 但青徐黄巾的相关记载,却充满着“流寇习气”:即不断迁徙、不断流浪。 云某以青徐黄巾的“流动路线”为线索,叙述分析其转战迁移始末,并拣重点部分简要挖掘。 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之谈。 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三月甲子,三十六方一旦俱发,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 以地理位置看,兖州、青州、徐州地处华北平原,步骑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其实可以大致看作同一地区。 注意:三州地理位置古今对应。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兖州:今山东西南,河北东南,河南东北,即兖水(济水)流域。 青州:今山东北部和东部。 徐州: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 青徐黄巾的起源,源自东汉末期的灾荒。 (熹平二年)六月,北海地震。 东莱、北海海水溢。 注意:东莱、北海皆在青州 (熹平三年)夏四月,郡国七大水。 (熹平六年)夏四月,大旱,七州蝗。 (光和五年)冬,东海、东莱、琅邪井中冰厚尺余。--《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注意:东海、琅琊二郡国皆在徐州;东莱(太史慈老家)在青州。 光和五年(184)即黄巾暴乱同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