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农闲发明忙,偷闻佳人香终 (第3/3页)
卓上洛至曹丕篡汉时期,距离《三国演义》成书的年代(元末明初)太过久远,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年以上,武备形制已出现极大变化。 所以,罗贯中等小说家无法完全理解东汉之“手戟”,遂出现今天《三国演义》中“董太师拿方天画戟怒掷吕布”的段子。 知道的,会心一笑;不知道的,还以为董太师是练标枪投掷的奥赛选手。 上面介绍了手戟的形制和用途。 接下来介绍官修史中,手戟的实际应用案例、及使用手戟的人。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1)董卓 董卓出身凉州,处胡汉杂居之地,以骁武善战升至并州刺史、前将军(大将衔)。吕布曾与董卓有牴牾,卓怒,拔出手戟掷向吕布。 这就是小说中的凤仪亭原型。 然(董)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吕)布。--《魏书六》 (2)曹操 曹操年轻时在洛阳做议郎,曾私闯权宦张让(中常侍,十常侍之乱谋主,汉灵帝称为阿父,也就是老爹的阉人)居室,被张让察觉。 曹操掏出手戟,挥舞格斗,翻墙逃遁。 曹操年轻时的胆魄武力令人叹服。 曹孟德刺杀董卓的演义桥段(实际不存在),大约是以“魏武舞手戟于庭”为原型。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异同杂语》作者孙盛,录于裴注三国志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3)刘备 刘备少从行伍,参与中原混战近二十年。 长坂之败,刘备惊惶亡命。 有人报告赵云北向投曹。 备大怒,抽出手戟掷向信使,高呼:“赵子龙绝不会弃我而去!” 赵子龙心如铁石,刘先主待以腹心,君臣相得,千古佳话。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赵)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云别传》录于裴注三国志 4)太史慈 不同于演义小说,太史慈的官修史定位是诸侯,与刘繇、士燮同传。 当然,太史子义的具体履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二者相差不大。 塔读@
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猿臂善射,早年交结刘备、孔融。 后转斗江淮,曾与孙策贴身肉搏,夺走孙策头盔;自己背囊中插的手戟也被孙策所夺。 原文为:“项上手戟”。 太史慈之手戟,或悬挂在脖颈甲片处。 注意:前文提过,两汉有一种“盆领甲”,领口甲片倒立在肩甲位置,几乎可以270°包裹脖颈。 (5)吕布 吕温侯胯下赤兔马,手中方天戟,潇洒风流,天下无敌。赤菟马是真;方天戟为假。 按《英雄记》(王粲著)所录,吕布持重型战矛。 但吕布和其他东汉军阀一样,也有随身携带手戟的习惯。 吕布在徐州,陈登奉命出使汉廷,为吕布谋取徐州牧。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外交结果极为失败,吕布大怒,抽出手戟砍向几案。 始,(吕)布因登求徐州牧。(陈)登还,布怒,拔戟斫几。--《魏书七》 (6)典韦 典韦是曹操首任警卫司令。 其人以擅斗、凶恶著称于世。 兖州之战,与吕布鏖战,曹操招募死士陷阵,典韦率劲卒,人披两铠,陷阵搏杀。 当时阵地西面危急,典韦手持十余枝手戟,如狙击手般连续向吕布军投掷,敌人应声而倒,吕布军惊惧溃散。 人惧,疾言“虏至矣”!(典)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吕)布众退。--《魏书十八》 看典韦列传,也可知手戟极短。 如果是撩戟、画戟长度,手持十余枝?那估计真是身高十丈,腰阔百围,巨灵神下凡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董卓、刘备、曹操、太史慈、吕布、典韦,皆一时雄人,割据天下。 他们也都是官修信史中、有明确记录使用过手戟的名将。 汉末三国时代,手戟之流行,大约远超今人想象。 赵旻没有使用手戟的习惯,因为他是现代人。 要不,下一章咱们聊聊赤菟马?云垂赏竹涛的汉末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