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西北皆震恐,加急造马蹬4 (第4/4页)
由于张裔担任“司金中郎将”时与“司盐校尉”岑述违戾不和,因此蜀汉的盐官与铁官,是否像曹魏那般统归于司金中郎将管辖,颇难定论。 后(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蜀书杨洪传》 吴国的矿冶经营与官职设置情况不详。 不过从《宋书》记载来看,直到南北朝时代,江南地区的冶铁机构,仍“多是吴所置”,可知孙氏统治时期应该也设有类似机构。 江南诸郡县有铁者或署冶令,或署丞,多是吴所置。--《宋书百官志》 其实古代的金属制品,大用途无外乎以下几类:武具、农具、货币、尚方器物等。 在两汉魏晋时代,由于朝廷对金属的垄断控制,部分农具尚是木制。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金属的主要用途,应该还是以铸造兵器、货币为主。 董卓入京之后(189),曾组织过一次铸币改革,结果为了节省铸材,搞出了许多劣币,导致“钱货不行”。 因此汉末三国时代,粮食与布帛长充当一般等价物。 (董卓)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即“剪凿钱”)。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魏书董卓传》 直到魏齐王时代(239-254),护军当中收受贿赂,仍然是收绢帛而非铜钱。 前后当此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言:“欲求牙门,当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魏略》 虽然魏、蜀、吴三国均尝试过恢复铜钱的流通,但成效有限。 曹丕在黄初二年(221)曾试图恢复五铢钱,结果反响平平,同年即废此制。 (二年)三月……初复五铢钱……冬十月,以谷贵,罢五铢钱。--《魏书文帝纪》 曹叡在太和元年(227)又恢复五铢钱(见《明帝纪》)。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不过从《蒋济传》引《魏略》的记载看,魏五铢的流通与使用很成问题,魏人似乎更加习惯用布帛为交易媒介(见前文注引)。 蜀汉曾铸“直百钱”,东吴亦曾铸“大泉五百”,不过这些货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等价物,更多是充当临时性质的金融工具,因此不论。 军用不足,(刘)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零陵先贤传》 (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吴书吴主传》 另外,开采出的金属,用途流向也很成问题。 《南齐书》记载,蜀中缺铜,刘备竟需要熔炼自己的“帐钩”来铸造货币。 刘备取帐钩铜,铸钱以充国用。--《南齐书崔祖思传》 实际益州是盛产铜矿之地。 西汉佞臣邓通富甲天下,便是因为他占据了蜀地的铜山,可以自铸铜钱。 刘备占据益州全境却陷入铜荒,可见开采出的金属,主要用途并非铸币。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从可见史料推断,三国时代金属的主要用途,应该是制作兵器。 《刀剑录》记载,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 《太平御览》亦记载,诸葛亮北伐时请名匠蒲元督造战刀三千口。 黄武五年,(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铜越炭作之。--《刀剑录》 (蒲元)不尝见锻功,忽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太平御览》引《蒲元传》 吴、蜀如此,魏国可知。 由此可见,汉末三国因战乱,无论开采还是冶炼,都出现了倒退情况。 按《群书治要》描述,东汉末年,地方奸吏接到上级的手工业任务,便到民间“设计诱之”,工程结束之后,又拒绝支付酬劳,导致“老弱冻饿,痛号道路”。 作使百工及从民市,辄设计,加以诱来之。器成之后,更不与直(指报酬)。老弱冻饿,痛号道路,守阙吿哀,终不见省。--崔寔《政论》 长此以往,东汉奸吏在民间无法再征募到劳动力,又“因乃捕之,劫以威势”,逼迫百姓强制劳动。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种种荒诞行径,最终导致东汉朝廷威信扫地。 (百姓)豚逃鼠窜,莫肯应募。因乃捕之,劫以威势。--崔寔《政论》 如此东汉,若不灭亡,天理何存? 今日月底,事务极多,且晚上还有酒局…今日就这一章了。 诸君见谅。云垂赏竹涛的汉末雄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