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倩影依红帐,佳人喜武装上 (第4/4页)
国相孔融的功曹。 功曹是“一郡主吏”,可知孙邵无疑是北海大姓。 (孙)邵字长绪,北海人,长八尺。为孔融功曹。--《吴录》 从《王修传》、《孙乾传》与《九州春秋》等相关史料推断,孙邵应该出身北海高密县,属于地方大豪。 北海孔融召(王修)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魏书王修传》 由此可知,孙邵属于流寓士人,应被归入淮泗集团。 东吴政权中的流寓士人,普遍被视作淮泗集团成员。 吕蒙(豫州汝南)、吕范(豫州汝南)、甘宁(益州巴郡)、潘璋(兖州东郡)、程普(幽州右北平)等人均是如此。 孙邵在《吴书》与《吴志》中无传,事迹见于《吴录》。 作为东吴首任丞相,孙邵无传显得极为诡谲。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事件背后,是淮泗集团与江东集团的矛盾冲突。 《吴录》记载,孙邵与张温、暨艳不和。而张温与暨艳,都是吴郡大姓。 同时,修撰《吴书》的韦曜(吴郡人)是张温的门生,借机公报私仇,故意不给孙邵立传。 此云(孙邵)与张惠恕(张温字惠恕)不能。后韦氏(指韦曜)作史,盖惠恕(张温)之党,故(孙邵)不见书。--《志林》 需要特别注意,孙邵拜相时,丞相的人选均为淮泗人。 彼时丞相候选人有二,其一是孙邵,其二是张昭。按记载,“群臣议在张昭”。孙权则力排众议,擢孙邵为相。 初,(孙)权当置丞相,众议归(张)昭。(孙)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吴书张昭传》 从族望上看,孙邵是青州北海人,张昭是徐州彭城人,二人均非江东出身。 这充分说明,孙权草创之初,对土著力量的排斥。 同时也能看出,《张昭传》中的“群臣”,说的其实是淮泗集团。 首发&:塔>-读小说 至于江东集团,则特别排斥淮泗人做丞相。 张温与暨艳攻讦孙邵,便是这种心态的现实反映。 张温是吴郡四姓中张姓的宗主,暨艳则是吴郡豪族。 暨姓在敦煌出土的《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中,被称作“吴郡五姓”,与朱张顾陆并称。 苏州吴郡出五姓:朱、张、顾、陆、暨。--《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 在张温与暨艳的攻讦下,孙邵曾被迫辞去丞相之位。 孙权则支持孙邵复职,同时处理了张温与暨艳,最终张温罢官,暨艳赐死。 这就是三国史中鼎鼎有名的“暨艳案”。 该事件中,孙权支持淮泗人,打压江东人,政治立场是显而易见的。 张温、暨艳奏其事,(孙)邵辞位请罪,(孙)权释,令(孙邵)复职。--《吴录》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可见在“孙邵拜相”问题上,江东集团与淮泗集团曾爆发过激烈的政治争斗,与《张昭传》中的虚言粉饰大不相同。 孙邵之后,吴郡出身的顾雍,成为孙吴的第二任丞相。 孙邵卒后,“百僚复举张昭”。 毫无疑问,此处的“百僚”说的依然是淮泗集团。 后孙邵卒,百寮复举(张)昭。--《吴书张昭传》 不过此次孙权却没有采纳“百僚”的意见,反而提拔吴郡出身的顾雍为丞相。 (顾雍)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吴书顾雍传》 此举包含两重含义。 其一是对张昭的惩罚,即警告群臣,决不允许妄言归降; 其二是借提拔顾雍,来与江东集团缓和关系。 塔读@-读小说 换言之,顾雍用人,不问出身族望,即不会特别优待江东集团。 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適莫。--《吴书顾雍传》 由此可见,顾雍作为江东集团代表,在丞相任上,其实非常注意维护淮泗集团的利益,不敢“任人唯亲”。 顾雍的谦退姿态,保障了他的个人安全。 在孙权“性多猜忌,果于杀戮”的背景下,顾雍出任丞相十九年,善终而死。 孙权夸他“至德忠贤,辅国以礼”,可见顾雍十分完美地完成了自身的政治任务。 本章便先到这里,下一章,云某再继续为您说。云垂赏竹涛的汉末雄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