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谯县访故友,征讨或难休中 (第3/4页)
是他不懂?还是他祖上姓司马?还是姓贾?贾南风跟他有何干系? 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欢迎收看…啊呸! 言归正传。 陈寿对“草蛇灰线”笔法的运用,精熟到令人惊叹。 《三国志曹仁传》中有一条特殊记载,即建安元年(196)天子都许,拜曹仁为广阳太守。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而曹操滞留不遣,改拜仁为议郎。 (操)迎天子都许,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魏书九曹仁传》 太守秩二千石,议郎秩六百石。 很明显,曹仁的官阶不升反降,双方却皆持默认态度。 可知其中必有隐情。 广阳郡在幽州,彼时处在袁绍与公孙瓒的争夺之中。 换言之,建安初年(196)的广阳太守,是故意使曹仁“脱离兖州、改入河北”。 这与刘表系的韩嵩、刘璋系的张肃、孙权系的华歆,被“征召入朝、另仕新主”是相似道理。 从曹仁“广阳太守→议郎”的履历变迁,可以发现“诸夏侯曹氏”在建安初年(196)的职官记录,几乎都有问题。 或授“议郎”滞留许县,或干脆失载。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等宗室姻亲,无一例外。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曹营宿将的“阵营变迁”,必有隐情。 考虑到天子迁都未久,自顾不暇;故幕后黑手,大概率是曹操彼时的“盟友兼主公”,即袁绍。 广阳太守,是破译真相的钥匙。 曹仁非文吏,而是“好弓马弋猎”的侠客。 其青年时避难他乡,纠结千余部曲,在淮、泗一带(九江一带)落草抄掠。后从曹操征伐,为别部司马。 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魏书九曹仁传》 “别部司马”即军阀麾下“半独立的小头目”,特点是“自带部曲”。 如张修曾为刘焉的别部司马、刘备曾为公孙瓒的别部司马,关张曾为刘备的别部司马云云。 曹仁被假授的名号、亦属军职系统,如“厉锋校尉”、“骑督”等等。 一言蔽之,“游侠出身”的曹仁,本不以治民见称,其人骤然擢为太守,其中必有内情。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更值得探讨的则是“广阳太守”的隐喻。 广阳郡属幽州(今廊坊、通州一带),是两汉北部边境。 曹仁彼时(196)在豫州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相去千里。 仁若赴任,必一去不返。 且广阳处在公孙瓒与袁绍的争夺下,屡易其主。 从各方材料中可推知,彼时的广阳郡、刚刚脱离公孙阵营,正与袁绍合纵。 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瓒。--《魏书八公孙瓒传》 兴平至建安初年(194-196),因公孙瓒矫诏杀(幽)州牧刘虞(193),刘虞旧部遂集体叛乱。 田畴、齐周、鲜于辅等地方豪强,煽动州郡,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遂驱逐公孙瓒所署官吏,与叛军合流。 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瓒所置长吏,复与(鲜于)辅、(刘)和兵合。--《后汉书公孙瓒传》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刘虞之子刘和,亦在叛军之中。按《后汉书刘虞传》记载,虞死,和为报父仇,遂与(公孙瓒死敌)袁绍合纵。 (刘)和后从袁绍报瓒云。--《后汉书刘虞传》 因此,彼时权力真空的幽州诸郡(包括广阳在内),政治立场无疑倾向袁绍。 换言之,建安初年(196)天子拜曹仁为广阳太守,应出自袁绍授意。 即“征调联军悍将、协助平定河北”。 这也能解释,为何“疏于治民、长于征伐”的骑督曹仁,被一眼相中。 因为“太守”本就是幌子,广阳则是处在暴乱倾覆中的险地。 此时(196)袁绍恰恰需要曹仁这种轻悍武夫,将“摇摆中”的幽州郡县,纳入麾下。 袁绍征发曹操部曲很好理解,前文已揭示真相。 其一是“袁曹方睦”,本属一家的上下级。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其二是兴平年间(194-195)兖州之乱,曹操一败涂地、百城皆叛;是在袁绍的“重兵支援”下,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