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堕5 (第3/5页)
陈寿为非。 对“衣带诏”(199)事件始末,刘备亦有点篡,虽然其人保留了部分底线。 刘备在自领汉中王(219)时,曾给献帝上表,称昔日与车骑将军董承共诛曹贼,可惜大计泄露,功败垂成。 (臣刘备)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蜀书先主传》 按此表是刘备拟写,可知这番说辞,是彼时蜀汉政权内部对“衣带诏事件”的官方定性。 虽然《先主传》讳称董承之死在前,刘备之叛在后…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但考察《武帝纪》与袁宏《后汉纪》可知,出卖董承集团的人,恰恰就是刘备。 因为刘备刺杀车胄是在建安四年(199)年末,为此董承在翌年(200)年初,才遭到曹操的肃查而死。 可知刘备叛乱在前,董承伏诛在后。 (建安四年)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魏书武帝纪》 换言之,刘备的提前行动,暴露了董承集团。 无论刘备当年是有意还是无意,董承之死(200)确实是因为刘备而起。 但十九年后(219),刘备却堂而皇之地将“董承之死”的责任推给曹操,还骂董承“谋事不密”,反把自己撇个干净,表现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可见在隐藏阴暗过往的问题上,刘备与曹操并无区别。 有多少人知道,刘备是黑大哥…啊呸!游侠出身? 再说孙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孙吴对国史的篡改,大概最为严重。 比如将瓜农出身的孙坚,美化为“世仕州郡”的豪族权贵,还和春秋兵圣攀亲戚,称自己是“孙武子之后也”。 (孙)坚父名钟,因施瓜供异人而获吉地。--《异苑》 (孙)坚世仕吴(郡),家于富春,葬于城东。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韦曜《吴书》 孙权掌权之后,大搞肃反清洗,先后掀起了暨艳案(224)、吕壹案(236)、二宫案(242)等血腥巨案,东吴诸臣几乎无一幸免。 更为诡异的是,暨艳与吕壹,这两位处在风暴漩涡的人物,居然无传,记载散佚。 以至于历朝历代史学家们不得不搜求诸书,辑录零散的片段来还原事件始末。 至于二宫案中,孙和与孙霸的政治斗争,也就是南鲁之争,已经严重到“吴国举朝中分”的地步。 但“南鲁之争”如此大事,在《吴书》中居然不见记载,必须求之于吴零陵太守殷礼之子殷基的《通语》,才能窥见事件的严重程度。 自侍御宾客造为二端,仇党疑贰,滋延大臣。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通语》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原因无他,暨艳案、吕壹案、二宫案的幕后主使者,其实就是孙权本人。 关于这点,魏晋领域的学者(比如田余庆、王永平)已经多有论述,先前云某也曾提及此事,此非重点,不再赘言。 如此看来,孙权对待历史的阴暗面,比曹刘更加简单粗暴,直接删除相关记载,彻底摧毁其存在痕迹。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篡改历史的恶果是什么呢? 上章提及:封建君主的素质下跌,与宫廷教育密切相关。 在“宫廷教育”与“民间现实”严重脱节的情况下,居于深宫的帝王,往往对社会的运作方式、政治的阴暗血腥一无所知,因此也便很难有所作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