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宵小沐猴冠,英雄抖虎威下 (第3/6页)
纯视作“文人学士”或“门阀权贵”,其个人标签更倾向“流亡军阀”。 以地位考量,融与曹魏的华歆、王朗,孙吴的太史慈,蜀汉的马超等人相似。 换个角度看,论武略,孔融并无超、慈之勇;论文采,孔融虽略胜歆、朗,却无此三人的“机鉴通达”。最终因言获罪,身家夷灭。 孔融在地方割据八年(189-196),历经初平、兴平、建安,属于三国汉季最为凶暴混乱的时期。 在青州割据的八年间,孔融昏悖放纵,一无可取,完全不见高门豪族的体面,反而更类似“宠信商贩庸儿”、“贬抑地方门阀”的幽州集团。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孔融早年经历,诸如“坐上让梨”、“巧识李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乃至“兄弟争死”的轶事典故,诸书多载,不再赘述。 《续汉书》、《后汉书》、《九州春秋》、《世说新语》等典籍,对孔融早年形象有详述,文多不载。 孔融发迹、外镇州郡,是在中平六年(189)董卓上洛后。 融以家世被司徒府举高第,得以出任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之后山东大乱,群雄蜂起,董卓遣孔融出青州,为北海国相。zWWx.org 考虑到孔融迁北军中候,在职三日即迁虎贲中郎将,随即出镇青州。可知有其必然背景。 后辟司空掾,拜中军候。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 所谓“以忤卓旨”,实乃为尊者讳,后文详述。 北军中候是典五营校尉的要职,秩阶虽低(六百石),权势却显赫。汉制,中军分南北军,北军中候监管的五校尉营,与刺史监管郡守相类似。 注:刺史初置,秩六百,郡守秩二千。北军中候秩六百,五校尉秩二千。 在地方割据势力的“领军”“护军”制度成熟完善、取代南北军之前,北军中候无疑是显职。出任此职者,必然被卓所亲善。 继任北军中候应是刘表。表彼时为卓所信重,使镇荆州,牵制屯兵南阳的袁术与孙坚。 (表)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魏书六刘表传》 而孔融在北军中候之后担任的“虎贲中郎将”,本是灵帝末年袁术的职位。而二袁是董卓死敌,人所共知。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司空逢之子也。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后汉书卷七十五-袁术传》 从孔融的仕宦履历看,其无疑是董卓所亲善信任的朝官。故使出镇地方,以为藩庇。 融本传所言“董卓以青州**,故遣融赴险地”颇可探讨。 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 按张璠《汉纪》,孔融“在郡八年”。融在建安元年(196)夏为袁谭所败,可知出任北海太守,当为中平六年(189),合计八年。 董卓上洛之初(189),便委融以重任。且融未随关东军阀讨董(190),可知所谓“卓与融不睦”,当为妄语。 融在京都韬晦近四十载,一朝外放,得郡守高位,立刻凶形毕露。 融在北海,自许大志,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 孔融镇北海,可谓“贼害忠良,放纵不仁”。览查诸书所载,一无可取。昏悖狂乱,命不可知。 青州北海,今属山东潍坊。东汉中平年间(184-189),青州是黄巾寇暴的大本营之一。桓灵无道,天灾频仍,该地受害尤甚,乱匪多如牛毛。 (中平五年)冬十月,青、徐黄巾复起,寇郡县。--《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青、徐地区灾害频繁,查《后汉书孝灵帝纪》可知,文多不载。本书开篇,徐州大旱有佐证可考。 当时的青州刺史是袁绍“擅自署置”的臧洪。洪入青州,战于黄巾,两年方告平息。 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魏书七臧洪传》 臧洪上一任青州刺史是焦和。与孔融出镇青州同时代。 焦和在青州(190-19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