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一百九十三章 计中计,巧设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计中计,巧设局 (第5/5页)

自立天子(刘虞),拒绝承认刘协,袁绍、韩馥等人、甚至带头捏造献帝为“野种”。吕布手中的“诏书”,在关东军阀眼中“分量几何”,也不难想象。

    馥以书与袁术,云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韦曜《吴书》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是时,洛阳已然“化为丘墟”。即使吕布天赐智勇,也不可能重建东都。

    天子对洛阳的幻想,大约出自“对事态的不明朗”。

    说得直白一些,吕布是知道“洛阳彻底完蛋”的事实的;但刘协不知道。

    昔日董卓迁都、分了两步走。

    初平元年(190)年初、将天子与公卿迁往关中;自己则与诸将镇守洛阳,抵御关东联军。翌年(191)年初焚毁洛邑,之后班师长安。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卓)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后汉书董卓传》

    由此可见,吕布是“焚毁洛阳”的帮凶;但刘协因早一年入长安,故不了解洛阳的实际情况。

    看《献帝纪》、《魏书六》及相关记载,可知天子“还于旧都”时,洛阳已成白地。“杨安殿”建成之前,刘协甚至被迫要在宦官家里栖身。

    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魏书六董卓传》

    天子初至洛阳,幸城西故中常侍赵忠宅。--《献帝春秋》

    公卿百官弹尽粮绝,出行樵采,因饥荒而死者不计其数。

    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魏书六董卓传》

    彼时的刘协,大概对吕布的无奈,才始有体会吧?

    吕布“西迎大驾、光复洛阳”的政治任务,是常被我们忽略的重要线索。即使注意到这点,往往也被当作吕布的“夸口浮言”。

    如果考虑到刘协彼时“被关中诸将挟制”的处境,可知其确实有“逃归关东”的动机。

    塔读@
    因此长安城破前,“仪同三司、共秉朝政”的吕布,接受皇帝密旨、便合乎情理。

    然而刘协对洛阳的情况却不甚了了。

    因为刘协西迁时(190),洛阳依旧是繁华帝都;但吕布西迁时(191),洛阳已被夷为平地。

    吕布又不是精通建筑的赵旻,他不可能于短时间内建好洛阳。

    吕布面临的另一个障碍,则是关东诸侯自立天子。

    虽然刘虞心怀畏惧,对“帝号”拒而不受;但这并不影响刘虞继续与袁绍合纵;更不影响袁绍假借刘虞之名,给手下加官进爵。

    绍等复劝(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虞又不听,然犹与绍等连和。--《魏书八公孙瓒传》

    可以讲,在“关东自立天子”的恶劣环境下,怀揣刘协诏书的吕布,看起来更像个滑稽丑角。

    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魏书十三钟繇传》

    职位虽自上授予、权力却由下而来。没有马仔捧场的大佬,无异光杆司令。因此,吕布自关中带出的“御笔黄绢”,在关东人眼中,根本是废纸一张。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昔日谭嗣同有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此话亦道出吕布的窘境。即:要兵无兵、要地无地,甚至唯一的倚仗(天子诏书)也因“关东自立天子”而作废。

    最终“仪同三司、共秉朝政”的关中栋梁,竟不免沦为关东军阀的走狗爪牙;先后替二袁、陈宫、刘备等人助拳。反把天子御书抛诸脑后,作笑天下。

    谭君虽然“无力回天”,毕竟“死得其所”。

    而飞将吕布,虽肩负皇命,却在时代的洪流下,随之沉浮,浑浑噩噩地挣扎,心有不甘地死去,空留一声叹息。

    综上,所谓天子诏书,又有何用?

    所以,赵旻才会紧张至斯,深恐自己一步走错,将会万劫不复。云垂赏竹涛的汉末雄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