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一章 假成真,急攻城 (第3/5页)
回本寨,责令诱敌成功刚返回本寨的曹仁、夏侯渊,与夏侯惇一起,尽力拖住袁绍中军。 传罢军令后,曹操长出了一口气。 口口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荀攸适时道:“明公,文丑今既已中计,我军便不可自乱阵脚。待其势散乱,云长将军再奇袭正当其时。” 曹操已冷静下来,心如明镜般,冷冷观察着远处文丑军势。 却说于禁乐进二人,在接到军令后,便下令全军攻城。 乐进仍是背上、腰间佩齐七八柄环首刀,一马当先而去。 “儿郎们,带齐云梯随我先登!” 荀彧的矛盾、纠结和无奈,看官们都清楚了吧? 所以,这一章咱们暂且不提荀彧,先详细说一说臧洪。 因为,不说臧洪,便无从了解袁曹之间的爱恨情仇! 套用一句俗话: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曹老板的粉丝易教授当然不会着重提臧洪,因为要阐述臧洪,就不能不牵扯到曹老板泰半创业黑历史!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陈寿先生不给丁冲立传,因为丁冲牵扯到曹氏内部太多隐秘,不但不好过审,甚至其人都有性命之忧。 所以,陈寿先生便以丁冲不足以立传为由,改为臧洪立了传。 借“他人之口”而说“己所不便”之事,正是陈寿的高超能力。m.zwWX.ORg 臧洪是广陵郡吏,为太守张超所举。在张氏兄弟作乱兖州,被曹操围剿于雍丘之际(195),求救于袁绍。绍不允,洪遂叛,败死。 洪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均有传。叙事基本相同,可知史料来源相似。 这一点,便是陈寿先生留下的重要线索。 在死亡前夕,臧洪曾给袁绍主簿陈琳修书一封。其中有相当多的线索,是陈寿“不能直言、托笔他处”之事。 注:类似司马懿的“中正制度改革”被录进《夏侯玄列传》;高贵乡侯曹髦死亡真相被录进《郭太后诏令》等等。 信中有三处重要线索值得关注。 其一是彼时洪臧已与关中朝廷(即李傕郭汜)勾结、并取得了刘协御旨,以此对抗袁绍。 读者身份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其二是臧洪在信中揭示了袁曹联军,勾结黄巾、通谋黑山的丑事。 其三是兖州东郡与济阴郡归属,反映的“袁曹宗藩关系”问题。 兴平二年(195)的臧洪之乱,名为“报故主张超之仇”,实际是出于“关中诸将的策反”。 臧洪是广陵豪强,被太守张超举为功曹(高级郡吏、典人事)。以两汉“侍奉举主以父礼”的传统看,张超相当于臧洪的“恩师”。(二重君主观) 中平末,(洪)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后汉书臧洪传》 这是兖州之乱时(194-195)臧洪身在袁绍麾下、却倒向张氏兄弟(即叛军)的原因所在。本质是“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 然而张超之死,并未直接导致臧洪叛变。其变节的真正原因,来自关中政府(李傕、郭汜)的策反。 臧洪在信中提到“受任之初,以为共尊王室,不料天子不悦”。 当受任之初,自谓究竟大事,共尊王室。岂悟天子不悦。--《魏书七臧洪传》 这句话是影射袁绍、韩馥(包括曹操)等人“谋废献帝、自立刘虞”的丑事。然而臧洪在关东军拥立刘虞之始(190),还曾受张超之命,拜见刘虞。只因河北混战(公孙瓒与绍)而使命不达。 扣扣563743675 (张)超遣(臧)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魏书七臧洪传》 可见臧洪最初对拥立刘虞(等同于谋废献帝)是“不置可否”的,甚至还参与其中。 因此,臧洪叛变时(195)提到的“共尊王室”便显得尤其怪异。合理的解释,是臧洪此时已被策反,倒向关中刘协。 臧洪提到“黑山张燕已受王命”。 加飞燕之属(即张燕)悉以受王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