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_第一百五十八章 张玄素的见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 张玄素的见闻 (第1/3页)

    “见过张御史!”马周见到张御史的到来,自然第一时间迎接了出去。

    “见过马水使。”张玄素倒也没任何倨傲,同样严谨的给马周回礼。

    “马水使,这次圣人让我前来,是为了冬日酷寒,郑白渠依旧让徭役们冒着天寒地冻干活,所以前来巡查,看看此工程徭役百姓是否有徭役过重。”张玄素开门见山的说道。

    马周听到张玄素的话虽直,但是态度却相当和蔼,倒是稍稍放下了心思来,说道,

    “不如就让周陪着御史在郑白渠工程走走,若御史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周也尽量回答。”

    “如此……甚好!”张玄素听到马周婉转的话,倒没拒绝马周的好意。

    说实话,这在郑国渠的周边地区转悠了一圈,张玄素已经知道,当地百姓实际上对参加郑国渠工程还是很踊跃的。

    因为只要来郑国渠搬砖,那就管饭,所以周边百姓都乐得来搬砖。

    毕竟在这个时代,管饭本身就足以让很多的百姓主动出卖劳力了。

    不过,到了冬天后去搬砖的人就少了,因为当地百姓绝大多数是临时工,不是郑白渠工程正式的王真儒手下的徭役。

    所以他们是没有棉服、围巾与手套,冬天没有这东西,那怎么保暖,怎么在大冬天干活。

    所以却也只有少部分冬天有御寒衣服的百姓才会过来搬砖。

    然而,他们在大冬天的愿意做临时工,倒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煤炭!

    因为李泰完成了整个关中地区煤炭产业的统一,煤炭这种资源开始被重视。

    市面上交易的煤球,以及相关煤炭制品,甚至整個煤炭体系都是李泰一点一滴慢慢打造起来的,从挖掘煤炭到是制作成品煤球销售,整个一条龙全部都归属于李泰。

    对李泰来说,自己真正要支付的实际上只是人力工钱,以及时间成本,人力工钱在封建时代,给口饭吃给他们塞上银票粮票就足够了。

    所以,如果这些煤球真的按照市场价去出售,那自己肯定会赚取得彭满钵满。

    但如果自己直接绕开货币,用几斤煤炭来支付百姓一天的劳动力,反正李泰不会亏。

    而对很多百姓来说,毕竟他们自己家能储蓄御寒物资的数量是有限的。

    这样的情况下,每周(六天)只要出一天工,凑齐一周需要的煤炭数量,他们是乐意的。

    但事实上是,很多附近百姓,觉得大冬天闲着也是闲着,来高陵这地方搬砖,包吃又包住,而且还有钱拿,又有什么不乐意。

    这样的情况下,没棉衣的百姓都会借有棉衣百姓的衣服,大不了把煤炭送回来时,给对方一斤煤炭,算作是租借费用。

    所以张玄素知道,虽然郑国渠在冬天进行开工,但却受到当地百姓拥护,要是谁把这这条路子给断了,那怕不是会被当地的百姓给撕了。

    马周一天到晚的待在了郑国渠工程,倒也没有关注张玄素的到来。

    因为郑白渠工程本身就已牵扯了马周太多精力,马周可没心思再去应对朝廷的勾心斗角。

    所以张玄素的来到,马周也按照正常接待带着张玄素到工程的各个方面看看。

    张玄素来到真正施工的场地,却见这徭役穿着统一棉服,而有人则穿着褐色的厚实衣服,在这施工场地有几分泾渭分明的工作。

    其中,那些身着统一衣服的徭役,基本上都是携手一起干活,比如搬运巨大的岩石,比如一起叮叮当当的挖掘水渠,有的人则是在一起打下地桩……

    至于那些身穿着各种样式不同颜色衣服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这里搬运碎石块与泥土,甚至还有铲雪。

    总之,一些必须要协作的事情都交给了那些统一着装的徭役,而那些基本上能独立一个人完成的活,都是那些身穿着花花绿绿厚实衣服的徭役在干活。

    “这些徭役,好像被分成了两批人?”张玄素有些疑惑的看着马周。

    马周倒是连忙解释道:

    “那些身穿着统一棉服的才是徭役,其他身穿着不同衣服的只是当地过来帮忙的百姓。

    他们只是郑国渠的临时工,只是为了午餐与晚餐,还有煤矿才来这般帮忙的。

    所以只能让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