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_第四十五章 难民出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难民出现 (第3/3页)

无法凝固。

    与此同时,零星难民开始三三两两顺着河流而来,然后向大城市寻找自己的一线生机。

    他们一路上吃着草根树皮,偶尔吃上了几天包着细沙碎石的救济粮活命。

    但所有难民也都没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强撑着身子,一步一步向长安而来。

    因为长安是首善之地,若其他城市还有可能会选择关闭城门,甚至派出士兵驱赶百姓。

    但在长安天子脚下,只要不是国库里面跑老鼠了,那长安底下肯定是会开着粥棚。

    至少让这些艰难逃亡的百姓能够一天有一碗稀粥,让他们能够勉强的活下去。

    那种因为粮食不够,就自己先逃了去其他地方自己就食,不管百姓死活的君主,如果是在国力上升期还好,如果在国家生命的下行期,基本就跟杨广下扬州没区别。

    说实话,李泰真正开始接手这些因为旱灾而向着长安地区奔逃的百姓时,很快便发现相对其他灾害来说,因为旱灾而迁徙而来的百姓,相对来说倒是出乎意料的秩序。

    原本李泰以为的灾难是黑压压的一片暴民会黑压压的压迫着城市开启城墙,然后失去秩序在一片打砸抢烧中什么都要,把一个城市的宁静破坏得一干二净。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旱灾中受灾的百姓最主要的是佃户与贫农。

    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当旱灾将领,地主富农,甚至很大一部分中农,那都能够靠着自己手里的土地与自己平时积累下来的粮食强行支撑下去。

    有的家里甚至有冬天积雪储蓄下来的蓄水池,所以旱灾他们并不怕。

    但对没土地,平时靠着帮佣与租用别人土地为生的佃户与贫农而言,因为干旱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些人不需要佃户与雇农了。

    这直接就让没有土地,没有生存资料的他们直接被当地社会给抛弃掉了。

    这就好像是在现代城市中没房子的普通上班族,在正常的情况下,靠出卖劳动力换来的工资能在现代大城市中拥有一席之地。

    他们有时候喝着咖啡,站在高楼大厦上看着美轮美奂的霓虹灯时,以为这个华丽的舞台就是为他们的到来准备的。

    但只要疫情来临,所有没房子的打工人,基本上都要为步步紧逼的房租与生活费逼得哪怕疫情肆虐,也依旧只能冒着风险去工作。

    因为不工作自己就活不下去!

    这还是现代社会,面对陡然的天灾人祸,有着强而有力的政府,有着愿意为弱者撑起一片天空的强者,以及万众一心尽量做到自己不拖后腿的人民的共同努力,也是耗费了大量经济的代价才克服了困难。

    但在封建社会中,以普通朝廷政府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对抗得了这种波级数州,甚至整个关中的天灾,因为这压根就不是最底层的几乎没有生存资料的百姓能抵挡得了的。

    存粮多得,他们便打算在本地多待几天,看看老天会不会下雨。

    只要下雨了,那么哪怕卖身为奴,至少地主会预支部分的粮食让自己活下去。

    存粮少得,甚至借不到的他们,那就只能够离开当地。

    因为他们已经没资本在当地活下去了,他们只能试着去其他不同的城市看看,哪怕变成了流民也再所不惜,因为他们想要活下去。

    所以,旱灾和其他灾难一样,流民也如同滚雪球般不断滚大。

    但他们相对其他灾难来说,初期会相对平和一些,治理起这些流民,也相对容易一些。

    如果换了其他什么地震,瘟疫和水灾之类导致的灾民,那可就是一瞬间波及一大片,失去一切的百姓那可就真的是一个随时会点燃的火药桶。

    但现在只要初期制定好了规则并且严格的制定下去,那因旱灾而逃难到这里的百姓,只要能找到能让自己糊口的工作,就基本不会再闹事了。

    所以实际上早做准备的高陵县处理起这些难民来到底没有李泰预估的困难。

    但与其他灾难不一样,其他灾难多数处理得是灾难后的灾后工作,有得是劫后余生。

    但此刻面对着持续不断的旱灾,却需要百姓在这绝望中,用意志熬到老天下雨。倚夜听雨的耕耘贞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