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1章 一领征衣反转大势 (第2/2页)
嗯嗯, 甚好,甚好, 正说着, 副参将张月忽然兴高采烈冲进将军府,大喜道:“朱公子,皇上有圣旨来了!” 他实在太过高兴,故意卖关子不说,等麻禄已经十分急躁,才忍不住装成宣旨太监的样子,装模作样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九边宣大,朝廷根本所系,故屡受兵戈。自太祖建卫,征人屯戍,执忠绝域者,代不乏人。今皇差奏报,大同右卫诸军户,能抱金石之志,虽九死尤未夺,朕甚悯之,着赐右卫诸军户征衣一领、银十两,他卫将士效之者,赏赐各有差。钦此。” 朱墨一直在等消息,没想到一来就是个天大的礼包! 稍一琢磨,已明白了嘉靖的意图—— 故意不提李涞的案子,只说卫军的苦劳忠贞,那就是向天下表明,他嘉靖不在乎庚戌之变时的种种往事流言,始终都相信卫军是忠诚的。天寒地冻之日,他赏赐棉衣,就说明了一切,根本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和表示了…… “这一件棉衣,的确比千军万马还管用啊……” 朱墨也不禁叹服:嘉靖这货的确有几把刷子。这么一来,右卫的人不仅可以抬起头来,还名正言顺地成了十三卫之首!如此一来,自己就有了接管大同城防的底子了,再加上百姓支持,至少,杨选、李宠他们就可以说是完全被动了…… 想到这里, 他又问麻禄:“内阁呢?内阁有没有对案子说什么?” 麻禄点点头,道:“听说倒是听说了,说是也有一道廷寄,但不知道说什么……” 他已经革职待参,自然是看不到。但这几天相处,他已经很是佩服朱墨,笑道:“朱公子,大明的事,巨细无遗你都了如指掌,干脆猜上一猜,内阁又是怎么说的?” 朱墨笑道:“麻大哥、张大哥,我看也不用猜了,就准备着怎么迎战俺答吧!我看那个锦衣卫会有说法的……” …… 果不其然, 才到晌午,虞祯就带着百人队亲自来了。 朱墨和众人来到瓮城迎接。 两人此时再见面,已经颇有恍如隔世之感,心中的生生死死,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 此刻想来,若非当时都是至诚无欺,也都没有私心,局面恐怕就远远不是眼前这样了。 上午,司礼监、内阁的人全都到了大同。 虞祯在都御史衙门接旨,一听自己替换了张二,成为十三太保第二位,立刻就明白是老黄忠在帮忙。若非如此,此刻就会是张二亲自来到大同,将他革职待参了。当时真是一身冷汗、如堕冰窟,心想只要有一丝差池,此刻已经万劫不复。 想到这里, 他越发感激朱墨,上前抓住朱墨双臂,恳切道:“朱公子,若非你一意为公,虞某但有丝毫猜疑,今日恐怕就是槛送京师了……” 朱墨也很是感慨—— 虞祯这类人,是严家那种统治方式的极限位了。可以说是最敏感、最危险,也最难办的地方。要说有毛病,这类人是没有的,也一心为了天下,可出发点总是不同。或者说,他属于新兴的儒家锦衣卫,布衣芒鞋的朱七他们,属于正统的锦衣卫。 这个势头始于张二、陆六,如果这次没有被遏制,反而被他们投机成功,那么朱七他们就会式微,锦衣卫也早晚变成严家的工具,而一旦锦衣卫成了严家的工具,那就是钳制天下、无所不为了,到时候直接就进入到明朝末年的模式,双方毫无底线恶斗,局势在数年间就会崩溃,天下大乱。 因此, 朱墨一开始就十分迁就,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处处都表明,自己确确实实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绝没有一丝作伪。而虞祯呢,毕竟不是恶人,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之下,终于慢慢改变了观念。 于是,两条看似平行的线,终于倾斜了。应无物的大明:从1566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