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想要摘桃子的人 (第1/3页)
日子如流水般过去,一转眼已是深秋。 秋风起,树叶落,环卫工人忙。 景乡胡同61号院里,小饭馆的生意依旧红火。 不说是日进斗金吧,可也算是细水长流,每天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涌入许何两家人的腰包。 三个老人的早餐生意也是越来越好,他们的豆腐脑和茶叶蛋已经声名远扬,每天都有很多别处的人慕名而来。 不过他们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品种太单一了,客人可选的余地太少。 这不,三个老人家最近总凑在一起嘀嘀嘀咕咕的,商量着该如何将早餐的品类丰富起来。 可这样一来的话,势必要增加人手了。 这时的许父许母早已非吴下阿蒙,也不再坚持说什么活儿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了。 雇用人的好处,他们从饭馆和儿媳的服装生意上算是看出来了。 于是,许父本来想去找两个临工的,可没想到被杨春桃和刘建设知道了,他们俩主动请缨,想接下这个活儿。 他们俩人是相当缺钱的,一个要赚钱寄给乡下的女儿,一个要多赚钱想给寡母一个安逸的养老生活。饭馆上班时间晚,早上那段时间就空下来了,他们就一直想到份临时工作干干,可是市面上临时工作机会本就不多,再加上他们又有时间限制,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现在饭馆早市要请人,他们怎么可能会错过这个机会?。 许父本不想同意的,因为在他看来,同时做早午晚三市,工作时间就太长,人也会太累,他怕两人吃不消。 可许母却在杨春桃的哀求下心软了。 虽说两人际遇这不同,不过她们都是做母亲的,许母很能理解春桃那一片慈母心。 同意一个,另一个当然也不好不同意。 这俩人都是勤快的主儿,春桃做面点的手艺好,所以主力是她,而刘建设则给她打下手,把力气活儿全给包圆了。 也就是说,现在早餐这一块儿,一共有五个人干活儿了。 而早餐的品种也在原先的老三样基础上,增加了好几个品种,有林母拿手。 可是,有个难题摆在面前,这也是之前就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缺粮。 于是,许大茂又找借口,说是通过关系找了一批小麦。其实他就是清理了一下空间的库存,倒腾出来一批小麦给他们作为启动粮。 拿到磨坊去,磨成面粉。 这样就可做成面食卖出去,卖面料肯定是要收粮票的。 然后这些粮票又可以去购粮,如此这般,就可以良性循环起来。 解决了原料问题,至于其它的事情,许大茂就撒手不管了。 人老成精,三个老人加起来都快两百岁了,老话说得好,他们过的桥比他走的路长,吃的盐比他吃的米更多。 他们应该吃不了什么亏的,所以许大茂放心得很,就让他们自己去随便折腾了。….从之后的那段时间的营业额来看,效果相当不错。 为此傻柱还特地送了瓶好酒给许父,以表达他的谢意。 感谢他在扩大早餐生意之后,没有乘机踢走林母,而是继续保持现状,三个老人各持二成的利润。 而增加两个新人,每人每月开十五元,加起来就是每月要多出三十块钱的开销,这被加进了成本中,分摊下来,他们三个“老板”一人要承担六块钱,可是,新增了这两个人之后,多赚的钱远远不止这个数,许母计算了下,增加了品种之后,他们每人每天能多分大约三块钱,算下来也就是每个月九十块,刨出去那六块钱,净增八十多块。 “难怪之前人人都想当资本家呢,坐在家里收钱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放下算盘,许母把计算的结果告诉了老伴儿跟老姐姐林母,最后来了一句感叹。 她的话头立马就被许父给拦下了。 “嘘,资本家这种词儿还是早说,尤其是在外面,省得招了人的眼。现在可不比之前,大家都知道咱家赚了钱,得了红眼病的人可不在少数,咱们出去说话得小心着点。” 林母点头表示同意。 “老弟这话说得没错,老妹子,咱们还是得小心点,防人之心不可无,先前那些年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不能吧,我一个老太太,难不成还有人想着整我?”许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