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01章 上谕勘陵 (第1/4页)
金殿上,正德皇帝坐在龙椅上心神怔忡,这时辰菜市口该要开刀问斩了吧?一想到这里,正德心头不禁一阵烦躁。 小皇帝年纪小,没有那么多帝王心术,他只是单纯的从感情上无法接受杨凌的背叛,当时一听到杨凌也参予其事,遮掩他最敬重的父皇陵寝出事的消息,正德恨不得亲手杀了这个他曾推心置腹的臣子。 然而恨是一回事,想起他做太子、做皇上,一直是孤家寡人,直到杨凌出现。这个人看他时眼中没有在别人脸上常见的那种敬畏和讨好,却又真的很关心他,他一直把杨凌视作一个朋友,可是......他唯一的朋友却背叛了他,正德想到这儿,不禁叹息了一声。 御史陆仲昆见皇帝没有认真听他讲话,不禁提高了嗓门,大声说道:“皇上!” “啊?甚么?”正德愣了一下,收回望向虚无处的眼神,有些诧异地望着这个啰哩啰嗦讲了半天还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御史言官。 陆仲昆忍着怒气,说道:“今先帝大丧,小祥未久,皇上纪元之初就喜嬉耽乐,早朝不时迟来,午朝晚至迟暮,起居无常,寝膳失节,以致耗费精神,妨误政事,此非明君所为啊。臣闻昨夜大雨雷鸣,震碎奉天殿鸱吻及太庙脊兽,京中树木折断者逾百棵,此天变灾异,当为警醒”。 正德淡淡地道:“知道了,朕已着钦天监验算吉凶”。 陆仲昆慨然道:“皇上,按前代旧例,凡遇天地剧变,帝王当减膳撤乐,下诏自省,皇上应命文武百官上谏言事,指点时弊才是”。 正德皇帝的眉毛竖了一下,心头腾地涌起一阵怒意:“真是岂在此理,风大雨大吹折了几棵树木,雷电震碎了殿檐上几只石兽,也要绕着弯子算到朕的头上来,什么此非明君所为!难道我是昏君不成?” 可是身无言官是言者无罪的,就算是他老子、那位模范皇帝弘治也照样曾被御史上奏时说的不堪之极,正德压了压火气道:“那便下诏,令百官进谏吧!” 正德咳嗽一声,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欺瞒帝陵金井涌泉的逆臣已被押赴刑场伏法,先皇迁陵势在必行,部分材料可从旧址折运,这样从建新陵估计花费约三百万两,朕欲稍稍加征税赋,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建议条陈?” “果然来了!”三位大学生不禁互相递个眼色。昨日正德退了午朝后,徐贯进宫禀报了钦犯招供的事,正德皇帝怒极之下掀了御桌,大叫大嚷着要立刻把这群逆臣贼子明正典刑,三位大学士听到消息,便知先皇迁陵已成定局,可是这庞大的费用从哪里出? 别人不是那么了解,他们还不知道这几年因为连续不断的天灾,大明财政已拮据到什么程度么?至于王琼、徐贯、洪钟等人因为扶保大明国运,权势官位势必再上层楼,直接危胁他们的地位,倒还在其次了。 无奈,李东阳硬着头皮出班奏道:“皇上,朝廷岁入四百万两,堪堪支付用度,先帝陵寝用去四分之三,户部已耗尽积财,若迁移皇陵,势必要加重税赋,百姓不堪其苦啊”。 正德闻言怒道:“大明百姓亿万,每人加征一点税赋,何必说的这么危言耸听?” 李东阳忙道:“皇上息怒,皇上有所不知,近年来天灾频繁,河南河北洪涝成灾、甘肃陕西大旱无雨,就连江南米价也已贵极,导致四处盗贼横行。幸赖先帝仁德,以薄税养民、厚爱百姓,百姓才勉强得以渡过难关,但穷苦之地百姓已一日一餐勉强渡日,若再加税赋,恐激起民变啊”。 李东阳生怕正德不听劝阻,急得汗都淌下来了,要不是那时大明还不曾听说“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寓言,他也要学焦芳来个曲线进谏了。 谢迁随即便出班奏道:“皇上,如今苗夷不断作乱危害后方,鞑靼因先帝大行,对我大明虎视耽耽,海内虚耗、水旱频仍,边储缺乏,实是不可再添祸乱了”。 正德“啪”地一拍桌子,怒道:“泰陵不吉,难道要让先皇就葬于那里?亦或我大明堂堂天子,要停棺数十年不得入土为安,等着百姓休养生息?” 弘治在群臣中威望极高,正德这又是从帝王尊严和为人子者的孝道考虑,群臣中尽管反对加税的大有人在,一时也语塞无言。 殿下沉默半晌,刘健昂然出班伏地奏道:“臣冒死直言,皇上广殿细旃,可知小民茅屋柴舍风雨难避?皇上锦衣玉食,可知小民忍饥挨饿衣不蔽体?先帝大敛归陵,礼有定制,本非臣下所敢轻议,然事有轻重缓急,孟子曰:民为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