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之大拯救_第三十九章 府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府试 (第2/2页)

今天却出去吊丧是不是不太好,孟子回道昨天生病今天好了,有什么不可以去吊丧的。

    齐王派医生前来看望孟子,孟仲子应付来人说道昨天孟子生病了,不能上朝,今天好些了已经去上朝了。然后立即派人去拦住孟子,转告他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而是赶快去上朝。孟子不得已便到景丑家里住宿。

    联系下文之中所记载的内容,孟子最后对于齐王的召见避而不见。全篇中通过齐王相召孟子这件事件表达了孟子的思想,通读全篇孟子的意思十分明确。

    要求君王能够尊贤使能,尊德乐道,要礼贤下士,主动放下自己尊贵的架子去启用贤才,而不是对贤才呼来唤去随意相召。

    孟子在原文中最后说道,当今天下诸侯国们都差不多,谁也超不过谁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子,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子。

    李杰想通此节之后便提笔破题。

    “大贤托疾以辞其君,而因委曲以望其臣焉。”

    八股文中破题需要解释或概括题意,但是要换个说法,且不能与题面重复,破题是全篇之中最重要的部分。

    李杰以此两句作为破题,将题之首尾绾定,短短两句将题目中孟子原文中的内容加以总结,一句写上意,一句写下意。

    随后根据朱熹的注释开始写起后面的内容,大意是君主应该礼贤下士,而不是对下属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君主应该贤明,这样国家才能强大。

    写完第一题后,李杰四顾还望一番,发现大多数考生仍然在冥思苦想,斜对面的一个考生急的汗如雨下,看来这次考试第一题就要刷下一大批考生了,李杰写完之后不作他想看向下一题。

    第二题,子哙不得与人燕。

    中规中矩的一道四书题,原文同样出自《孟子》中的——《公孙丑下》,不过前一道题目出自第二章,这一道出自第五章。看来这次出题的考官有点偷懒啊,两道题均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不会是刚好翻到此书,随后便随便挑选了一道大题一道截搭吧。

    李杰停止了乱七八糟的联想,开始思虑该如何破题,这段话的原文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与子哙。

    子哙是燕国的君主,子之是当时燕国的相,子哙要将燕国禅让给子之,齐国大臣沈同便去问孟子燕国是否可以征伐。

    孟子回答说:“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与子哙。”

    当时因为禅让,引起了国内大乱。孟子认为可以征伐燕国,因为燕国君臣将国家私相授受违背了传统的礼制。

    朱熹在《孟子集注》对这段话的注释为:“诸侯土地人民,受之天子,传之先君,私以与人,则与者受者皆有罪也。”

    朱熹的话就是说,诸侯的土地和人民都是由天子分封,从之前的君主手中继承而来,自己决定禅让给他人,不论禅让的还是接受禅让的人都有罪。

    李杰提笔破题‘今夫为天守器者,君也;为君守候度者,臣也。’

    上一句给出了君主的定义,下一句给出了臣子的定义,将儒家正统思想中的君臣之分先进行阐述,君主和臣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随后文如泉涌,承题写道‘名义至重,僭差云呼哉。故燕非子哙之燕,天子之燕也,召公之燕也。’

    以燕国是周天子的燕国,是燕王召(第一代燕王)的燕国来阐述燕国的由来,燕国并不是子哙一个人的燕国,所以不得私相授受。

    之后一步步阐述燕王子哙禅让给子之是错误的,因为不符合礼法,子哙既不是尧、舜,子之也不是舜、禹,怎么能够随意禅让君位呢,简直视礼法于无物。

    “尧、舜之传贤,利民之大者也,哙非尧、舜,安得而盗其名?”

    “舜、禹之受禅,天人之从之也,之非舜、禹,安得而袭其位?”放羊小星星的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