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_第238章 起底大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8章 起底大户 (第2/2页)

,而今,大明朝廷一年的赋税才有多少?”

    “还不足宋时的四成。”

    “姐夫想没想过,这么天大的差异,中间的差数哪去了?”

    朱标到底是通读了经史的。

    略一思量便答道:“宋朝与本朝税制不尽相同,宋朝收税是将各地的赋税全部收归中央,再行拨派。”

    “而本朝是让各地府衙留足本府所需的赋税之后,提交税表,再将剩余的税粮送至中央,或者送入两仓。”

    “其次,两朝的田亩总数,税收比例也不一样。”

    “再者,宋朝重商税,不仅有海运的船舶司,对小商小户的征收比例也过重。”

    “本朝轻薄赋税,藏富于民,故而有此差,”

    常升由衷的点头,甚至想为朱标鼓掌。

    但点头后,常升又正色道:“那姐夫以为,宋朝的赋税,都足额收齐了么?”

    朱标思衬片刻,答道:“先从地方收至中央,中间多少会有贪官漂没,十成不敢说但六七成大约是有的。”

    听到这个结论,常升忍不住笑了。

    笑的满是讥讽。

    “姐夫莫不是觉得,宋时的士大夫个个都是谦谦君子了?”

    “从古至今,表面上说的都是仁义,背地里计较的全是生意,姐夫身为大明储君,难道还没看清楚这些所谓的士大夫,仕林中人都是什么德行么么?”

    “就因为宋仁宗的一句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帮没了皇权震慑的士大夫的嘴脸,可真对得起他们多年的苦学啊。”

    “宋处时,两税立额,亩收一斗,仁宗时期,官租每亩收八九斗至一石,这还只是正税。”

    “而五代十国延续下来的各种杂税呢?”

    “宋朝可是一个都没取缔。”

    朱标的脸上浮现了惊愕。

    天下读书人,莫不都称颂宋朝为天下文治之巅峰。

    天下大治,百姓安乐。

    可在常升的嘴里,这怎么就成了读书人口口相传糊人的弥天大谎。

    常升继续笑道:“除了加耗,还有“支移”、“折变”、“和籴”、“和买”等等。”

    “支移是你交了粮食,要运到别的地方去,是免费送过去的,不想送,就要交“地里脚钱”,让别人送外,中间的好处,不必多言。”

    “折变是官府将原税物折价改收其他物品的税法,和折色同理,至于折价多少,怎么折,还不是由税官订么?”

    “和籴,合买,是官府以低价强制预购百姓的粮食,布匹等,若有人怀疑他们巧立名目,啧啧,他们可是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啊。”

    “甚至于,这些士大夫还能明目张胆的向百姓索要贿赂,称之供“羡余”,甚至还得了当朝皇帝的嘉奖。”

    “就在宋朝如此荒诞,上下贪墨成风的境遇中,宋朝乃至南宋,每年税银还能争得三千五百万两。”

    “不得不说,真是个奇迹。”

    常升一脸讥讽唏嘘的仰起头。

    “到了元朝,那些曾经的士大夫,或改投元廷,或摇身一变,做了富家翁,或者干脆与府衙私通,包下一地的税收,各种苛捐杂税一加,扒皮吸髓。”

    “如此,历经了两朝,曾为士大夫,而后在天下百姓身上榨干了几代人骨血,并且还能延续到大明的富商大户家里,哪个不是积累了几代人的财富。”

    “八百万两,多么?”摆烂候的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