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6 莫问前程 (二合一) (第1/3页)
世上忠奸并无定律,哪怕卖国如汪精卫,也曾满腔热血化作孤胆英雄,不惜以身殉国刺杀摄政王载沣。 被捕入狱后,更是写了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般慷慨激昂的诗句,此时谁又能想到这名青年,会成为未来的头号大汉奸? 徐珵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去冤杀于谦,他最多只能算一个人品差追求权势之人。要是再加上治理黄河水患之功,可能历史正面评价还要大于负面评价。 对于还未发生的事情,沈忆宸不愿意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以“莫须有”之名提前判定徐珵的罪名。 所以功是功,过是过。《治水策》乃徐珵所书写,这就是属于他的功绩,沈忆宸同样也不会夺占。 “沈修撰今日还会来东阁廊房吗?” 当吏部官员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徐珵转身朝着身旁中书舍人轻声问了一句。 如今沈忆宸卸下了翰林院修撰一职,理论上就无法再入东阁进学了,徐珵不知他还会不会前来。 “沈修撰的值班廊房还未腾空,他应该会来取走私人物品吧。” 中书舍人不确定的回了一句,沈忆宸也很有可能让下属把物品给取走。 “我去沈修撰的廊房等他。” 说完这句话后,徐珵就沿着长廊,前往东阁大殿另外一侧的沈忆宸值班廊房。 此时房门是禁闭的,从窗台向内望去空无一人,桌案上还摆放着书籍跟底稿,《寰宇通志》四个大字是那么的引人瞩目。 这一刻,徐珵心情更加复杂了。 他孤注一掷上疏《治水策》,上不是为天子,中不是为万民,下更无关所学。 属于纯粹的投机主义者,看到了一条快速升官的途径,冒着风险去赌一把而已。所以徐珵在得知沈忆宸取代自己去山东治水后,第一反应就是抢夺功劳。 现在徐珵有些明白了,沈忆宸治水与自己所求并不相同,他是真心想要用毕生所学,去拯救苍生万民。 就在徐珵心中感慨万千的时候,背后传来了沈忆宸的声音:“徐前辈,你是有事找寻晚辈吗?” 沈忆宸并不知道吏部文选司,已经下达了徐珵的升迁令,见到他站在自己廊房门口,还以为是有什么事情。 “沈修撰,在下听闻你要去山东治水,决定好了吗?” 听到这话,沈忆宸玩笑道:“晚辈可是在天子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岂能反悔。这不今日来到廊房,就打算收拾下私人物件,很快就要奔赴山东上任了。” 得到确认后,只见徐珵拱手深鞠一躬道:“沈修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下先谢过举荐之恩!” 沈忆宸没想到徐珵会说出这番话来,于是赶忙扶住他手臂道:“千秋之利,并不是在下一人功劳,徐前辈治水策同样居功至伟,所以毋需客气。” “不,设身处地在下做不到像沈修撰这样,放弃京师的前途似锦,前往山东治理黄河之患。” “治水必躬亲,献策之功,远远无法跟行动相比拟!” 无论徐珵再怎么功利,他骨子里面依旧是个士大夫文人,否则也就不会在夺门之变成功后,嫌弃当初的盟友石亨跟曹吉祥了,不愿与他们沆瀣一气。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徐有贞,是认为自己代表着正义,想掌权之后干出一番大事业,与真正的祸国奸佞有本质上区别。 相比较自己的献策,沈忆宸的实际行动才更令人倾佩。而且就算是论功行赏,献策也不可能足足提升一级翰林品阶,徐珵并非不明事理之人。 恰恰是因为很清楚,所以他才由衷倾佩沈忆宸。 “都是为了苍生万民,何必把功劳分的那么清楚,晚辈只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沈忆宸最后这八个字,除了是给自己说之外,更多还是想让徐珵听进去。 贪图功利的心态人人有之,却不能让自己迷失在其中,很多时候应该适当的放弃得失之心,才不会走向歧途。 “好一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沈修撰之高义,令在下敬佩不已!” 徐珵脸上表情有些触动,至于是否真的听了进去,可能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又客套了几句话后,徐珵就拱手告别,让沈忆宸进入廊房收拾东西。等下一次再相会的时候,就不知道现在的徐珵,还会不会变成历史上的徐有贞。 整理好私人物件跟重要的《寰宇通志》底稿,沈忆宸环顾四周,看着自己呆了几个月的东阁廊房,心中略有些感慨。 本以为这里是自己执掌权利巅峰的起点,却没想到命运开了个玩笑,这么快就要离开了。 不过沈忆宸心中并无任何后悔之情,明末文官集团为何会烂成那个样子,完全放弃了心中理想跟圣人言行。用后世的话语形容,就是他们与人民群众脱节太远了! 没有任何地方官从政经验,居庙堂之高只会抱着腐朽理学言论夸夸其谈,眼中彻底没有了民间疾苦。 就算把大明给斗亡国了,无非就是剃个头换身官服,还能高高在上当自己的文人清流。 只可惜满洲铁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