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9 天才奸佞 (二合一) (第3/4页)
是关于山东水患的事情? 带着这丝疑问,沈忆宸回头看了一眼队列中的徐珵,他此刻双眼死死的盯着殿内情况,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王卿家,请讲。” “山东今夏雨水泛涨,阳谷段的堤坝被冲毁决口,兖州抵济南一带,平地水高一丈,民居尽皆坍塌。老稚妻孥,流寓道路!” “现今山东诸地人民缺食,粮草无征,臣恳请陛下下旨赈济灾民,并免除山东地界赋税,以稳定社稷民心!” 朱祁镇并不是什么忽视百姓之人,听到工部尚书王卺的启奏后,他脸色立马就变得凝重起来。 山东之地的黄河水灾,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年年治水却年年泛滥。 每逢夏秋之际,就能收到山东方面传来的水灾奏章。轻则农田禾稼尽毁,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重则决堤冲毁城镇,水深数丈,浮尸如鱼! 现在听见阳谷段的堤坝决口,朱祁镇就知道受灾程度肯定不低,得抓紧时间调拨粮食赈灾。并且要下令漕运总兵密切关注黄河水患动向,万万不能影响到南粮北运! “户部尚书王佐听令,立即调拨钱粮赈灾山东,并且免山东今明两年的赋税!” 面对朱祁镇的圣谕,户部尚书王佐出列。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王佐并没有完全尊重皇帝的命令,于是禀奏道:“回禀陛下,山东之地界可以救灾,却万万不能免两年赋税!” 王佐的话一出来,立马就引发了殿外许多清流言官不满。 山东之地百姓深受水患之害,如今都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了,连免两年赋税都不行吗? 看来是户部尚书掌管钱粮日久,难免会陷入到满眼财利的庸俗境地,忘记了圣贤书的仁义教诲! 很快都察院佥都御史出列反驳道:“大司徒当秉持仁以爱民之心,山东百姓已无粮可征,难道要逼迫他们家破人亡吗?” 很快又有一名给事中站了出来奏请道:“臣赞同御史所言,每逢天灾哀百姓之艰难,难道还要酿成人祸吗?” “臣附议,当免除粮税!” “陛下当体恤灾民!” 奉天殿内外诸多官员出列进言,反对户部尚书王佐的建议。 面对这种局面,户部尚书王佐可谓是有苦说不出。 随着明朝进入小冰河期后,各种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可谓连绵不绝。夏有干旱水灾,冬有大雪寒灾,偏偏朱祁镇对于钱粮压根没有多少概念,一有灾难禀告,公式化流程赈灾减税。 理论上这样做是没错,但事实上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还动不动就一大块地方见面赋税,国家财政的钱从哪里来? 自己这个户部尚书是管钱的,又不是造钱的,长此以往下去别说免税了,就连赈灾的银钱都拿不出来! 言官学官们不懂户部尚书的难处,阁部行政官倒是很清楚目前国家财政,于是也站了出来说话。 “陛下,正统六年你免了宁夏粮税,正统七年免了四川粮税,正统八年是河南部分,正统九年是江浙松江府部分。如今国库空虚,不能再大范围免除粮税,得因地制宜!” “臣赞同大司徒所言,征讨麓川军费高涨,户部已无多余钱粮,得精打细算!” “臣附议!” 阁部官员的言语份量跟权势地位,明显是要高于学官跟言官,之前还议论纷纷的奉天殿内外,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沈忆宸听着双方的争论,他心里面其实是更倾向于户部尚书王佐的。 这倒不是说沈忆宸冷血,视民间疾苦为无物,而是他很清楚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一旦如同明末那样崩溃带来的伤害就不是一省一地,而是整个大明都将陷入混乱之中。 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断了大明国运,而且土木堡之后作恶不断。但他对于百姓而言,真不能算是什么残暴冷血的君王。 朱祁镇在位期间各种灾害不断,据统计光正统七年到正统十四年之间,明朝百姓至少遭受了二十次以上大规模旱涝灾害。 并且受灾范围之广,为前朝所未有,他当皇帝在天灾这方面,也确实挺衰的。 每逢大灾难,朱祁镇无一例外都施行了赈灾免税的政策。在“生民之大本”的思维引导下,他实行开仓放粮、借支官粮、低价粜卖等手段,积极保障民生,解决民众受灾之苦。 事情确实做了,就是明英宗打战什么的花费更多,以至于入不敷出。 现在就面临这种局面,救灾可以,免山东之地两年粮草,那是万万不行。最多只能免除受灾严重的地界,而不是大手一挥全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