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生存指南_第020章:百密一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20章:百密一疏 (第2/3页)

掀着帘子看向外边,轿子忽然停下。

    赵续凑过来,对着轿门说道:“大人,常瑸求见。”

    常瑸,营海卫指挥同知常断的儿子。

    之前见过。

    这次一万多的考生,朱塬之前不是没想过找一找历史熟人,然而,那一尺厚的名册翻了不到一本,就放弃,除了知道的一些,比如常瑸,比如福建漳州古家的一干子弟,其他的,在朱塬这里,就只是连名字都不太可能被看到。

    人多的坏处。

    主要也是,朱塬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么做。

    骨子里的冷淡,让朱塬缺少那份‘考古’心态,也没有以上帝视角去提拔某人于微末让人纳头便拜的想法,于是,不管是名人,还是人名,在他这里都一样。

    常瑸之前还递过帖子想要上门,朱塬这段时间忙到飞起,也为了避嫌,包括其他很多人,一个都没见。

    不过,马上开考了,想来常瑸也是故意上来制造一下偶遇,见一见也无妨。

    走出轿子,等在护卫圈子外面的一个青年立刻长揖朗声道:“常瑸见过大人。”

    称呼的改变,算是朱塬认祖归宗后最大的一个变化。

    公开层面,本来逐渐习惯的‘翰林’,在那一天之后,就很少了,或者‘平章’,或者‘大人’。因为没有册封,暂时还不到‘殿下’程度。

    家里更怪。

    不仅是小官人不敢喊了,而且,连‘爹’都不敢喊了,普遍提升了一辈,叫‘爷’,当然,是二声的那个。朱塬很不喜欢,但写意也是头头是道,必须的改,不然,万一习惯了,将来被外人看到,丢的是朱塬的体面。

    无法反驳。

    轿子旁,示意常瑸上前一些,朱塬感受着周围不由纷纷投来的更多目光,笑问:“这次的考试,准备的怎么样?”

    常瑸也不拘束,却是谨慎道:“小的尽力而为,若是能力不济,让大人失望,那就过些年再来。”

    常瑸能参加科考,也是一个变化。

    虽然是立国之初,但,如果不是朱塬的建议,军户子弟,哪怕是常家这种程度的,也不一定被允许脱籍参加考试。

    这一次,不仅是常瑸能够参加科考,朱塬还计划接下来开展更大规模的军户子弟教育活动。

    算是一种福利。

    你当兵,你的子孙才能更容易出头。

    老朱对此还有些担忧,觉得若是如此,将来都成了读书人,没有人当兵了怎么办。

    特别是这年代,军户世袭,也是拥有相当合理性的。

    因为军户子弟,往往有家传的‘手艺’。相比起来,平民百姓,要经过更多的操练,才能达到合格送入战阵的程度。

    朱塬再次说服了老朱。

    观念要改啊。

    首先,今后的战争,计划是逐渐向热武器转换,这方面,对于体能或许也有要求,但不再绝对。其次,要分析利弊,从上到下,从古到今,推算一番,还是放开刻板的军户制度,好处更多。

    而且,朱塬还给出了另外一个堪称大杀器的设想。

    兵役法。

    简单来说,朱塬希望今后的大明军队,越来越朝向汉唐的‘良家子’方向转换,而不是自宋以来普遍的‘贼配军’,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给军人以荣誉,当兵光荣,另一方面,也要给实实在在的好处。

    子孙优先的教育权力,就是其中一个。

    将来还有更多。

    再加上普及全民的《兵役法》,朱塬相信,这一次,大明军队的战力,绝对不会再如曾经。

    曾经老朱开拓大明,说真的,也就最初打江山那一会儿,战力还算强一些,再然后,实在是很一般。究其根本,其实就一个,当兵,没好处。

    这边与常瑸说了一会儿话,朱塬就打发年轻人进场,自己也重新坐回轿子。

    来到校园南边最大的一处广场。

    这边也露天坐了将近两千人,看着周围的密密麻麻,朱塬最感慨的一点就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产力,任何年代都会是最高。

    就像这桌椅板凳。

    朱塬还在明州时遥控参与设计的款式,类似后来课堂的课桌,双人座,桌面下带一个置物格子。

    最初还有些担心。

    之前学校计划招收的学生规模在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只需要大概5000套桌椅,然而,这次考试,却不能双人坐一桌,而是一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