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生存指南_第066章:启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66章:启航 (第2/3页)

夫、向导、吏员、医官等等,约7000人。

    额外多出的3000人,是朱塬这两天临时安排。

    因为前日淮安卫指挥使黄琛的那封信,朱塬决定海军都督府亲自接管明州到胶州之间的海州、日照、盐城、宝山、海安等八座灯塔港口。

    两大衙门人力有限,那怕朱塬不顾身边人反对,强行把老朱给自己那2000亲军中的1500人都拨了出去,依旧只能挤出3000人,连带跟在身边很久的左七也被朱塬打发出去。

    八座灯塔港口,计划驻兵最多的海洲,也即后来的连云港。

    因为海洲是运粮船队过了长淮出海口之间漫长的浅滩区之后第一座非常适宜停靠的深水海港,特别派了500人,再加上地方也会多少补充一些人手,那边将设立海军都督府下属的海洲千户所,恰好由左七统领。

    海洲之外,其他七座灯塔港口,就只能分到两三百人。

    被迫提前做出这项安排,朱塬对黄琛也没什么怨言。3000人,八支队伍,恰好将计划中的八条中途急救海路都走一遍,为此,每一支小队还配了一位营海司吏员。

    只有一人,看似不多,也是朱塬挤出来的。

    当初来明州,老朱挑选的,还有刘琏从太史院和礼部抽取的,两部分吏员,一共还不到60人。接下来,每一批运粮船队都要配备10人,再分出去8个给八处灯塔港口,转眼就少了38个。

    朱塬最近一封信里已经再次开口向老朱要人,同时也计划自己这边招募一些,要不然,等该派出去的都派出去,营海司也就瘫了。

    毕竟朱塬要做的可不止是运粮。

    随着第一批粮船出海,另外两批也只需要按部就班,接下来,就是营海司的另外一个大计划。

    以小见大,这也是明州这边看似人多但能用人手其实不够的一种写照。

    如果可能,朱塬甚至都想把自己后宅里的一些姑娘都派出去,这些女子被自家小官人不知不觉灌输了很多新学问,见识不比朱塬这段时间填鸭子一样培养的吏员们差。

    可惜真这么做,就太逆天了。

    伤风败俗!

    败俗!

    朱塬也只能感慨,好好的半边天啊,就因为这年代的规矩约束,塌了!

    随后是海船,总计318艘。

    为了最大程度确保第一批粮船安全抵达,这些是朱塬精挑细选出来状态最好的一批船只,还有一部分近期才建造好的新船。

    其中,关键的大小粮船一共271艘,运载粮食20万石整。

    并不算官兵士卒们的日常口粮。

    朱塬详细研究过元廷海运的诸多流程,包括其中各种见不得光的贪墨手段。为了减少舞弊现象,运粮与口粮分开,就是其中一项预防措施。

    朱塬依旧按照每人每日两升大米进行供给,并且以最宽松考虑,足额给出了一万人长达一个半月的粮饷,9000石。当然了,理想外部条件下,船队一旬时间乃至更短就能抵达山东,那就只需要消耗2000石粮食。

    多余还是要上缴。

    至于临时增派的额外3000人,则是各带一个月口粮,后续由地方支应。

    朱塬已经给了人,还默认把海防的责任承担下来,地方再不给粮饷,说不过去。

    总计271艘粮船之外,天兴卫专职1000人的护卫船只8艘,旗舰是夏亥乘坐的一艘2000料大船,其他还有1000料大船两艘,500料海船5艘,看似不多,但配合直接驻扎在粮船上的另外2000官兵,这年代,除非遇到另外一支国家级的海军舰队,否则,没人敢轻易打主意。

    事实是,哪怕北方的元廷,失去山东后,也已经没有了多少水军力量。

    最后是39艘最大1000料最小500料的各类海船,将会由加派的3000人分别带往八处灯塔海港。

    脑海中思虑着这些事情,不知不觉在长堤上站了许久。

    眼看最后的一批海船也缓缓离开,朱塬望着招宝山旁紧挨着如同卧虎一样的虎蹲山,想起这段日子搜集诸多资料中描述元廷海上运粮的一首诗,不由轻声念了出来。

    “出得蛟龙才是海,虎蹲山下待平潮。”

    “敲帆转舵齐著力,不见前船正过礁。”

    “大星煌煌天欲明,黄旗上写总漕名。”

    “愿得顺风三四日,早催春运到燕京。”

    念到最后,朱塬笑了下,又喃喃自语:“不用到燕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