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42章: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第2/3页)
麻料数量将会非常庞大。因为麻料不仅是造船材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缆绳和编织渔网。 明州这边突然缺麻,就是因为朱塬之前挪用了一部分用于编织大型渔网,让自己从金陵带来的千料海船尝试出海捕鱼。 这一方面是为了给各处忙碌的士卒民夫加餐,另一方面,恰好也关系到朱塬一直在酝酿的那个想法。 朱塬和姚封这边说着事情,又有吏员来报,明州知府陶黔亲自押着一批铁矿到了船厂岸边。 两人便一起赶往城西。 铁料,同样是造船必备。 还是出于成本考虑,铁料来源最好就近。 朱塬通过询问,得知明州西部山区有黄铁矿,质量一般,但好在距离剡江不远,剡江是甬江上游一段支流,先汇入奉化江,再在明州府城与余姚江汇合,变成甬江,直入大海。 因此,相关铁矿开采后可以顺水而下运来定海。 这件事还有个小插曲。 根据朱塬提议,朝廷才刚刚发布禁止随意开矿的法令,那怕地方官府有所需求,也必须知会中书获得批准。 朱塬能便宜行事,但还是守规矩地为此特意走了一番流程。 陶黔亲自押送过来第一批黄铁矿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些煤石样品。朱塬看过之后,别说用来炼铁,连通过烘烤加速阴干造船木料的想法都彻底打消 那煤石质量实在太差,根本不能算煤炭,只能算勉强可烧的石头。而且开采也没有临近剡江的黄铁矿方便。 还不如就近伐木来用。 说到底,依旧是成本。 就像烘烤木料。 旁观者大概会想,不就是柴火吗,满山坡都是啊,砍来用不就得了? 问题是,砍柴也是有成本的。 这年代柴火就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商品,还有专门砍柴为生的樵户。即使朱塬可以动用民夫,民夫不是永动机,也要吃饭,同样是成本。 朱塬与姚封仔细合计过。 建造烘窑,每一座窑洞堆料不能太多,否则受热不均匀,按照一洞十料木材计算,小火慢烤,每天消耗十捆木材,每捆木材10文钱,木料不同烘烤时间也不同,平均算两个月,60天,那就相当于每一料木材,增加了600文的开支。 这还不算木材本身开采运输的成本。 同时也没有考虑因为火候掌握不当导致木料干裂报废的损耗部分。 因此,还不如直接按照平均每料1000文的价格从民间收购。 总而言之,任何一件事,如果太折腾,把一块豆腐做成了肉价钱,哪怕短期可以权宜,也不能长久。 朱塬要的是长久,是可持续,是良性循环。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标准的商业思维。 任何生意,如果总是赔钱,远期也没有大回报的可能性,那就不能做,因为肯定做不长。 朱塬正在操作的很多事情,恰好都属于标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一个人,就多一份成本。规模做到非常大,通过高效的管理或许有一定的成本降低,但有限。 更不要说这年代的人力成本,基本只是管饭的程度,还怎么压缩? 克扣口粮倒也确实是古代工程官员的一种主要发财之道。但,除非朱塬不怕饿极了的士卒民夫把他拿去煮了,或者事发之后被老朱抓去煮了,否则,没法再低。 处理完船厂的事情,已经是傍晚。 朱塬就近赶往城东码头与华高和吴祯汇合,两位大将见到他,先恭贺了他的生辰。m.zwWX.ORg 闻造那么大阵仗地从金陵返回,其他人或许了解不到内情,华高肯定不会无视。 华高知道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