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零后妈咸鱼带娃日常 第14节 (第2/2页)
等睡觉的同学都被叫醒,他才开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们周末要劳动,还要走着来上学,已经这么辛苦了硬坐在这里也没精力学习,先回去睡觉吧!养足精神明天再好好学。都回去吧!” 同学们齐刷刷地谢过老师,回家的回家,回宿舍的回宿舍。 像刘如兰这样家在附近的都不住校,她要宿舍是为了中午休息。因为不想顶着太阳骑自行车回家,怕晒黑。 按理学校是不允许她这么做。可他们这一级特殊,女生少,闲着那么多床。 她想住班主任也就没多说什么。 许问回不了家,也不想回宿舍。 她怕热,宿舍没风扇。 教室里倒是一台吊扇,吭哧吭哧转半天也不凉快。但聊胜于无,再说回宿舍也没事情可以做。 不光许问,不困且住宿的同学都默契地留在教室。 有学习的,也有闲聊的。 邵月拉着李芸过来坐在许问前排向后跟她面对面。小声问她俩:“你们听说了吗?咱们这学期要从学兵开始。” 县一中,除了日常学习之外,还有两项必须要学的内容。 一项是跟学习一样,安排在每天晚自习之前学习政治和劳动。 另外一项叫学工学农学兵。 这三种学习就不是拿出课余时间了,而是每个学期都要拿出最少一周的时间来进行全面学习,来保证贯穿和落实教育方针。 学工顾名思义就是向工人阶级学习。 过去三个学期,许问和同学们一起去过不同的工厂学习。 比如机械厂,化肥厂。 学以致用在这个时代不是说着玩玩的。 在机械厂就要活学活用物理知识。 要跟着工人师傅们学习组装打稻机,播种机等机械。 去年秋收,桃源生产队的打稻机才打了一半的谷子就坏掉了。 照往常这种情况都是等厂家维修师傅来修,因为村里人都不懂这个。 可是秋收各个公社都在打谷打水稻,说不定哪个生产队的打稻机就出故障。等维修排队都要排很久。 不干活就没工分,许问想趁放假多赚点工分,试着修了下,没想到竟然真的修好了。 生产大队还给她颁发了奖状,并且奖励了她十块钱。 为此大队还鼓励适龄学生多学习,周末给分的工作也都比较轻,好不影响他们学习。 在化肥厂当然是了解化肥的制作过程,这就用上了化学知识。 其实这些对许问来说都是小儿科,略一看就明白。 不过明白了也么什么用,她也不敢私造化肥。 生产队都是统一订购化肥,没有她发挥的余地。 他们还去过水泥厂,这就是实打实的学工人吃苦的精神了。 至于学农,学校为此也是煞费苦心。 首先是学校的自有农场。 农场不在学校,在县城郊外荒无人烟的地方,连公路都没通。 生活物资以及各种农用工具都是靠学生们全程步行或搬或抬或扛运送过去的。 别看许问是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偏她这身子是千金身子,十分娇贵。走一天路扛一天东西下来,肩膀红肿破皮,脚上也都是水泡。 学校农场是一块荒地。 许问他们这一级又是恢复招生后的第一批高中生,首要任务就是开荒。 他们两个班,每班五十个人轮流驻扎在这片地上,一个班呆十天来开荒。 一百来高中生,二十天开垦出二十亩可种的耕地。 放到四五十年后,这就是天方夜谭。 哪有十几岁的孩子愿意吃这个苦? 许问上辈子也没吃过这种苦,掌心脚心全是泡。 好在同学们都帮她,连老师都照顾她。 除此之外,学校里面还有菜地,直接责任到班,由班级负责不同的蔬菜地块,浇水施肥。等蔬菜长大统一采摘后送到食堂。 最后是学兵,就是要向解放军同志学习过硬的本领和坚强的意志。 去年学军是到当地某基地参观学习的。 当然前提是不涉及人家保密内容。 其实就是借人家的场地和操场来进行了一场军训,练练队列,打打背包,还去野外拉练了一遭。 这三项学习,许问最喜欢学工,因为相对轻松。一听这学期要从军训开始,许问当场耷拉了脑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