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_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门抄斩?急速抄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四章 满门抄斩?急速抄家! (第3/3页)

烦了。

    可惜的是……

    “且慢!”

    这边刚宣布了甄家的罪行,就有人高喊一声,口中道:

    “圣上向来以仁孝治天下,如今国丧未过,还请念及老太妃尸骨未寒,为甄家留些情面!”

    这个时候还有人敢给甄家求情?

    林如海循声望去,顿时气的不轻。

    冯一博也觉得这个声音有些耳熟,微微侧身看着那个身影。

    只见一人缓缓上前,摆在丹陛之下。

    那人,竟是贾政!

    也是!

    除了他之外,谁还会在这个时候为甄家出头?

    也就只有贾政,自觉是在仗义执言,为老亲声援!

    冯一博暗叹一声,却不急着出声。

    林如海瞪着贾政的背影,却也知道还没到他出马的时候。

    很快,就有人上前驳斥道:

    “自古以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此事圣上已经查明,甄家贪墨海量盐利,罪无可恕,如何又能宽宥?”

    此人是新晋勋贵阵营,显然

    贾政却也不回头,依旧朝上一拜,道:

    “臣并非求圣上宽宥甄家,只望圣上给甄家留些苗裔,以慰老太妃在天之灵!”

    说着,他端正的磕了个头,才继续道:

    “请圣上念及仁孝,给甄家留些体面!”

    提起老太妃,新晋勋贵的人也不好多说。

    毕竟没人想试探景顺帝对生母的感情。

    景顺帝对此倒是无可无不可,便习惯性的看向张松越道:

    “老师,您觉得呢?”

    张松越自然知道景顺帝要的是什么。

    满门抄斩中的斩不重要。

    重要的是,抄!

    他微微沉吟,便低声道:

    “不如抄没家私,只惩主犯,既震慑了不法,也算全了老太妃的体面。”

    景顺帝闻言,微微一笑,也道:

    “既如此,那就依老师所言吧。”

    他早猜到今日情形,却没想到只有贾政一人出面。

    不过,景顺帝还是按照剧本,展示起他的“仁孝”,道:

    “那不如就改判甄家抄没家私,以充国库,主犯甄应嘉处斩监候,由兰台寺核查无误后执行。”

    斩监候,就相当于古代的死缓。

    当然,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

    斩监候的意思,是暂时收监,待秋审、朝审后,再依律裁定。

    刑部受天下刑名,兰台寺执掌纠察,大理寺负责驳正。

    甄应嘉依旧交给兰台寺核定,多少有些牵强。

    但也不算出格。

    很大程度上,景顺帝是顾及林如海的面子。

    不然交给刑部才最恰当。

    如果这些罪名,最终没有什么出入。

    那甄应嘉大概率会秋后问斩。

    而死缓……

    只要在缓刑期间不再犯罪,大多都可以改判无期。

    甚至有立功表现,还可以改为有期。

    当然,斩监候也不是必死。

    比如遇到大赦,就可以直接免刑。….只是,比起死缓还是差了点意思。

    听到这个判决,林如海知道,冯一博说的时机到了。

    “且慢,臣有本奏。”

    他这时大步上去,拜于丹陛之前。

    景顺帝一看是林如海,微微皱眉。

    他知道林如海和甄家不仅有公仇,还有私恨。

    不过,此时也不能不让他说话。

    景顺帝微微点头,旁边侍班官员便道:

    “准奏。”

    林如海手捧一份奏折,高高举过头顶,口中道:

    “臣林如海,弹劾甄家勾结倭寇,为祸江南数载,理应明正典刑!”

    因为时间紧急,林家中毒的事证据还不足。

    他此时强忍酸楚,并没有提及此事。

    好在,此时他递交的证据,就足矣让甄家万劫不复!

    景顺帝闻言,微微皱眉。

    同时看了一眼侍班大臣。

    侍班大臣见此,连忙上前,

    接过林如海手中的奏折,恭谨的捧到御案之上。

    这时,林如海又高声道:

    “这是东海郡王,近日交付到兰台寺的证人,提供的证言,现在这些人还在兰台寺中,还请圣上明察。”

    听到竟然还涉及东海郡王,景顺帝也有些好奇起来。

    当下,他拿起奏疏,轻轻翻动。

    才看了几页,景顺帝就忍不住皱眉道:

    “甄家竟还做出了这等骇人听闻之事?”

    .

    迷糊又无奈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迷糊又无奈的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