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没人比我更懂东海郡王 (第2/3页)
亲。 若从宝钗这边论,自然和王夫人更亲。 该叫一声姨妈和姨父。 可从黛玉那边论,又是贾政这边更亲。 该叫一声舅舅和舅妈。 可若是各论各的,又要一个叫舅舅,一个叫姨妈。 直接把两人叫分家了。 这样的做法,不是实在亲戚所为。 那么既然从哪边论起,都会显得和另一面有些疏远。 冯一博干脆继续从李守中这边论,谁也别挑理。 “一博啊,前几日来祝寿的人实在太多,恐招待不周,今日母亲说起你,就叫你过来叙话了。” 贾政上来就先笑呵呵的寒暄了两句。 冯一博闻言,连忙道: “叔父哪里话?不论从恩师那边论起,还是宝钗、黛玉,咱们都是实在亲戚,一博没帮着忙活已经有些过意不去。” 虽然他官位比贾政高,但毕竟是晚辈。 该有的礼数一样不能少了。 其实,冯一博还真的提出要帮忙了。 只是贾琏回禀之后,被长辈们拒绝了。 贾母闻言,就笑着道: “知道你如今事忙,贾家几房的爷们又都来帮忙了,这次就没敢耽搁你。” 这话不是讽刺,而是没拿冯一博当外人的意思。 说着,她还道: “再说,上次宁府大老爷的事,还亏了你帮忙奔走。” 贾敬的事主要是尤氏操办,但也多亏冯一博跑前跑后。 不然连个爷们都没有,难免让人笑话贾府没人。 冯一博听到这话,更是连连摆手,道: “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的,凡能用得着的,长辈们就直管让人叫我。” 贾母脸上笑出一朵花来,连道: “好好,你是好孩子。” 寒暄半晌,贾政忍住不开始进入正题,道: “对了,一博,听闻你和东海郡王相交莫逆,而且除了你之外,谁也没见过这位郡王。” 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顿,才小心翼翼的道: “不知,这位郡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冯一博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为何忽然提起东海郡王。 莫非贾府有意染指海上生意? 他不知道这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信口道: “东海郡王嘛……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 说到此,稍微卡了一下,才继续道: “嗯,有益于大魏的人。” 三人闻言相互对视,都看出各自的惊讶。 贾政微微皱眉,似乎有些不信的道: “一博对此人,评价竟然如此之高?” 这几个形容,任一一个拿出来都是顶好的。 可全都叠在一起,难免让人觉得虚浮。 冯一博见他不信,张口就来: “东海郡王一开始的目的,并非称王称霸,而是为保江南父老安定,组织人手专门对付倭寇。”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问道: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高尚不高尚?” 贾政闻言,只犹豫了一下,便道: “这……自然是高尚的。” 保家卫国不高尚,还有什么高尚? “有了实力之后,东海郡王却约束手下,从未骚扰过大魏海疆。” 冯一博笑了笑,又问道: “不依仗武力获取利益,有没有道德?” 贾政点了点头,叹道: “确实是吾辈楷模。” 不依仗武力肆意妄为,这说明他的底线。 这就是心中之道。 手中掌握绝对武力,却知道什么钱该拿,什么钱不该拿。 这是正经德行。 掌握武力而不淫,不义之财而不取。 若这还不是道德,还有什么是道德? “即使到了如今,他依旧不掺杂任何念头,一心为江南父老谋福祉,无数百姓蜂拥而投。” 冯一博再次笑问: “这是不是很纯粹?” 贾政已经被说的没了脾气,成了只会点头的机器。 “一心为民,民心向之。”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 这不纯粹,还有什么是纯粹? “他对治下之民全力扶持,让他们过上富足的日子,甚至移民去的百姓,他都给发口粮,而且来者不拒,来的越多他越高兴!” 这话自夸的成分有点高,但冯一博依旧如故的笑问: “以此为乐,是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 贾政已经被问麻了,闻言先点头,才道: “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文正,今有‘以百姓之乐为乐’的东海郡王!” 以百姓富足为乐,富足的百姓越多,他越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