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 御前奏对,深入描绘 (第1/3页)
关于归附之后的事,冯一博早在奏疏上作了详细阐述。 东海国从名义上归属大魏,从此成为大魏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归附是归附。 却不代表要放弃一切。 冯一博的奏疏和东海国国书里,都写明了附加的请求。 或者说,就是归附的前提条件。 这些条件之中,最为核心的一点。 就是不会如一般州府一样,任由朝廷派人治理和驻军。 东海国请求以类似羁縻州的方式,成为大魏边地中的一员。 所谓羁縻州,多是在边疆地区,因民族不同、风俗迥异,或是一些其他原由。 中原王朝对所在区域采取的一种,“以夷制夷”的治理方式。 换句话说可能更好理解。 就是任用当地首领,充任世袭土官。 说白了,就是要求保留自治权利,并且可以传承给子孙后代。 其实这事也很好理解。 说到底,人家披荆斩棘,创下偌大家业。 又发动战争,打下了大大一片地盘。 任谁也不会凭白就交出来吧? 能来归附,就已经体现其心中大义。 提出一些要求,自然也无可厚非。 这在大魏君臣看来,完全都在情理之中。 至于献土的时候。 是黑龙王亲来都中觐见,还是遣使过来献国书。 又或者现在这样,让冯渊这个大魏之臣代为传递。 也都只是可有可无,最多是锦上添花的小事。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景顺帝也只是为了转移一下话题,才随口一问。 当然,之前听了冯一博让黑龙王建国的事,现在景顺帝隐隐有些怀疑。 不是怀疑其他,而是怀疑为了让东海国归附,冯渊是不是无所不用其极? 若说他先答应黑龙王可以自治,以诱其归附。 再劝其立东海国,以全大魏之大义。 这好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甚至,景顺帝觉得,这才更符合冯渊所表现出来的一贯行事。 但就算真是如此,这也不仅不是冯渊的错处,反而是他的才干了。 如果真像自己想的那样,那岂非是说明,献土之事很可能就是从无到有。 被冯一博以极强的个人能力,一力促成的? 当然,冯一博没说,景顺帝也不会问。 因为无论怎么样,东海国能来献土归附。 对大魏,对景顺帝而言,都已经是极大的好事。 不论这些是不是冯渊的手段,功劳也都已经是他的了。 至于能力,只要自己知道他是个真能任事的就好。 早晚有他发挥的空间! 虽然,冯一博是一甲探花,又屡立奇功。 但之前,景顺帝对冯一博也只是有些印象罢了。 大致上,知他是个敢于任事的。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江南剿倭只涉及武事,再加上冯一博又只身前往海外招抚。 所以景顺帝对他的认知,一直仅限于“敢”字。 而如今,有了献土归附之事。 景顺帝对冯一博的看法,就有了极大的转变。 那就是,认可了冯一博的能力。 皇帝日理万机,很多事情都不会往心里去。 尤其是一些小人物,根本来不及,也必要记住。 只有得到他认可和赏识的,才算是真的“简在帝心”。 此前的冯一博,只能说“勉强算”。 而现在的冯一博,就已经“非常是”了。 再加上,献土归附这样的事,让景顺帝极为欣喜。 所以也算是谈兴大发。 此时,他听了冯一博对黑龙王的一番述说。 完全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的,一个白手起家的江湖草莽形象。 这让景顺帝不由生出几分古怪的认同感来。 “这倒也是。” 景顺帝先点了点头,又不由叹道: “想来他能有今日成就,也是因缘际会。” 冯一博一听这句感慨,就知道黑龙王的形象初步立住了。 但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他还需要继续,继续把这个形象深入描绘。 直到让景顺帝对黑龙王自以为了解,才算是大功告成。 “圣上所言极是!” 冯一博笑着接过话茬,继续讲道: “这位黑龙王流落海外,一直勉强做强人度日。” “但他不甘就此虚度一生,又不忍,也不敢袭扰我大魏子民。” 又说在海上做强人,又说不劫掠大魏子民。 这话说的就有点前后矛盾。 不明就里的,只会以为打劫的都是海外商船。 景顺帝虽久居宫中,但每日接收的信息量,是普通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