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么是自由 (第2/3页)
能冯一博还来不及收到消息。 但现在既然知道这事牵扯到他了,就算内阁想让别人处置。 他也要想办法揽过来。 不然,流求的事,就有暴露的可能。 好在他得知具体情况后,就知道是虚惊一场。 因为相比这事,还有更让他更震惊的一件事。 那就是,内阁对海外事务竟然一无所知! 这种天朝上国的心态,实在莫名其妙。 有伟大先知说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可大魏朝廷压根没把海外的这些国家当“人”! 或者说,只当成了野人。 也就没有藐视还是重视。 冯一博从朝廷的资料中得知。 开始的时候,大魏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 海西指的是位置,在西海之西。 冯一博不知这个西海,指的是里海还是黑海。 但海西的位置,在冯一博的理解。 大致就是西欧诸国。 冯一博还研究了一下海外诸国,发现这些国家似乎都不如前世强大。 至少在大魏官方消息中,很多国家还向大魏朝贡了。 其中,这个福朗思牙是海西诸国中,来往最多的国家之一。 不过冯一博认真查看了资料后,就发现了不对。 这福朗思牙,似乎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 而是大魏对海西诸国的统称。 或者说,只要是从海上来的异族人。 大魏就认作是福朗思牙的。 甚至对这个国家的位置,都众说纷纭。 主流的说法是,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占据了满剌加,驱逐了那里的国王。 并借此和大魏进行朝贡贸易。 后来随着逐渐对其加深了解,才知其国处于西海之西。 因此大魏官方又在其前面加上“海西”二字,以表其国家的位置。 不过对于那边的实际情况,大魏知道的并不清楚。 甚至只要是海西过来的,都被当成是一个国家的。 说起福朗思牙这个称呼,可能还觉得有些陌生。 但冯一博经过研究之后,还有个重大发现。 福朗思牙,在闽越那边叫“佛郎机”。 有记录可查的,最开始福朗思牙来人。 就是在闽越那边登陆。 首次翻译过来的名称,可能带有闽越口音。 这就好比Holmes,本来可以直译为霍尔摩斯。 但传说就一位闽地文豪,首译的时候。 把他翻译成了“福尔摩斯”。 所以这个名字就流传至今。 虽然这可能只是个梗,但现实中,据说很多翻译真就是这么来的。 闽越那边管这些人叫“佛郎机”,到了别处又被翻译成了福朗思牙。 冯一博猜测,这可能是-cia的读音。 在闽越那边被简读成了【ki】,把【a】的音缩略了。 于是直译为“佛郎机”。 在别处又读成了【si】,后面还有【a】的音。 直译就是“福朗思牙”。 当然,这都是冯一博的猜测。 并没有具体资料的纪录。 对于海外诸国,大魏的资料有限的紧。 叫佛郎机,或者福朗思牙,还算好的。 很多朝臣对海西诸国,都笼统的称呼“西海”。 或者“西海沿子”。 对那里来的人,也统称为“海夷”。 除了把海外的新鲜事物,诸如钟表、洋缎、洋药之类。 当做“奇淫技巧”引进了一些。 对其国家并不重视。 只当做一群刚开化的野人罢了。 在他们想来,大致就比生番好些。 但也有限。 再加上,这个时代还没有“外交无小事”的观念。 因此,这样一个国家的使节团,被民兵打了。 对于内阁来说,只是鸡毛蒜皮的事。 这种小事,交给以为专门负责海外事务。 正五品的郎中足够了。 冯一博带了通译,就来到鸿胪寺的四夷馆。 这些自称海西福朗思牙的使节,就住在此处。 等两边按照礼节进行会面,对方的代表就立刻提出自己的诉求。 “尊贵的冯先生!我谨代表福朗思牙官方,向大魏提出抗议!” 两边已经进行了自我介绍,对方对于郎中这个官位无法理解。 只能大致当做伯爵一类。 这位名为乔治·史塔克的代表一脸傲气,又道: “你们的人在流求驱逐我们,阻止我们在流求驻扎。” 冯一博听了通译翻译过来的话,有些莫名其妙。 不明白他的傲气从哪来。 被驱逐了很值得骄傲吗? “可据我所知,流求并不在大魏实际控制之下,他们没有理由这么做!” 对方说的话,冯一博有一部分能听懂。 但又和他所会的英文有很多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