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八章 蠢蠢欲动 (第2/2页)
,把张煌言,张名振,秦凯,任宣,常青山,徐志彪,马宝,高杰等一众实力派抬上去,便可达到加强中央权威的目的了。 “陛下英明!张名振闻言,心中一喜,再度拱手拢袖道。 “侯服,你后面回南京,召集六部大臣,让他们召集人手,到时候大战一结束,就立即派人来辽东,一个月内要查清这里的可耕土地,以及春耕所需的种子耕牛..吩咐完张名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之后,时间已经到了亥时三刻,张名振数日舟车劳顿,早已经回营入睡了,但朱慈烺却依旧精神抖擞,丝毫不觉得困倦。 外线作战,压力不断增加,数次增兵,压在心头数月的大石终于落下了,大胜就在眼前,朱慈烺如何能不激动? 这倒不是朱慈烺得意忘形,八字还没一撇就忙着经营辽东,谋划争权夺利,多尔衮虽然已经率兵来救援,但伏击的大胜已经说明了两军实力的天壤之别,已经使得双方士气发生了彻底变化。 不止如此,多尔衮若是继续和朱慈烺大军相持,就必须分出一部分兵马防范后方的萧鼎天水师,这会使得朱慈烺在战场上获得极大的兵力优势。 所以,就算多尔衮不撤,他击败朱慈烺大军的几率也已经微乎其微,而多尔衮要是拼死一战,这支八旗兵可就危在且夕了。 这些,才是朱慈烺着急谋划战后利益分配,土地耕种,地方治理等等扩军备战所必需的原因。 而趁着此时兴致正高,朱慈烺干脆让张煌言陪着自己,只带了十几个亲卫,便准备去巡视军营一番,也好看看军中将士的状态如何。 当然了,朱慈烺之所以带上张煌言,最主要的还是他有一些军事问题没能最终敲定"常青山除了大胜的军报外,还送回了一份密报。"朱慈烺走在最前面,张煌言紧随其后一步,前方有四个亲卫开路,后面则跟着八个披坚执锐的猛士。 "多尔衮的兵马比预计的还要强?“张煌言微微皱眉,似乎是早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 "嗯!"朱慈烺点了点头,微微叹了口气:“胜是胜了,大局也基本定了,但杀敌一千,自损六百也是确确实实的,常青山现在手下的能战之兵不足六千了!” 其实,若不是多尔衮不清楚常青山手下到底有多少人马,他也能猜到伏击之后的常青山所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常青山领兵打仗的战略水平着实不低,主动出击,虚张声势,成功诈退了多尔衮。 要知道,若是被多尔衮看出了端倪,常青山的那支兵马恐怕就要出问题了,而不是那时范咄咄逼人,势不可挡了。 毕竟,多尔衮主力可不是击败的,而是常青山携着大胜的余威,硬生生把清军给吓跑了! 张煌言若有所思,然后又拱手说道:“那我军得主动出击,加大攻势,摆出一副胜券在握,要和清军决一死战的态势,把多尔衮吓住,趁他不敢下决心大战的时候击败之"朕也是这样想的,这种时候,就得锋芒毕露,重拳出击,也让鞑子也试试什么叫做畏战怯战,什么叫做不战而逃,要不然他们还真的以为我们和以前的明军一样,真以为咱们汉家无男儿了!" 朱慈烺扭头看向张煌言,眉头紧皱,又问道:“可问题是打哪里好?东面山岗西麓的那两座荒村战略意义更大,可易守难攻,若是久攻不下,朕担心士气受损;而西面的那两座则恰好相反,但就算咱们攻下了,也无法形成战略优势。"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还真不好决断,或者说朱慈烺担心自己出错,更倾向于问一下身经百战的张煌言。 不过,张煌言似乎是早有准备,当即就给出了答案:“陛下,西面的两个荒村,清军的防守算不得严密,之前为了避免提前决战,一直都是佯攻。若是能迅速攻下那两座村子,展露我大军兵锋,当前士气低下的清军必然丧失斗志,不敢再继续对峙下去,除非多尔衮真的敢拼着八旗全灭的风险和咱们打! 所以,臣认为,现在最关键的不是攻下哪两座荒村,而是向清军展现出我军强烈的攻击欲望,斗志昂然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使其产生畏惧,进而不战而退。"执笔为家的铁血新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